【西城區】北京人民劇場重開張 20年後再現好戲連台
2023-11-20 點閱數:130,689

圖說:演員在北京人民劇場內排練。(方非/攝)
深藏于護國寺街、已有近70年歷史的北京人民劇場將於近日重新開放,並開啟為期一個月的全國小劇場京劇「群英會」展演。
外立面以磚紅色為主的人民劇場,始建於1953年,並於1955年1月正式開放。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現代化戲曲表演場所,它自誕生之日起便沐浴在熠熠星光之下。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為之開幕演出,無數京劇名家、戲曲和曲藝名家都曾在此登臺獻藝。
人民劇場的外觀融合了古代與當代審美。比如歇山屋頂上的吻獸和脊獸,其實是多種形態的鴿子,這既呼應了上世紀50年代的世界和平大會,也蘊涵了北京古城的意趣。2003年,因技術改造升級等原因暫停演出功能,只作為數位攝影基地和「中國京劇像音像工程北京拍攝基地」。
2007年底,劇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北京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名錄,2018年被列為中國20世紀第三批建築遺產,2019年又被授予「北京市歷史建築」榮譽。
步入劇場內,只見傳統吉祥紋樣裝飾的舞臺撲面而來。上下落差較大,觀眾席直伸到舞臺前不足3米的位置,可以想見觀演時所獲的震撼。
目前,劇場內有可容納550位觀眾的可收縮座椅,大中小化妝間可同時滿足近50位演員化妝,還有多功能會議室、多功能前廳、京劇藝術展陳館以及京劇主題閱讀空間,滿足演出、拍攝錄製、展覽展陳、藝術培訓、文創展示等複合型需求。
「煥新重張後,通過一院(國家京劇院)、一場(北京人民劇場)、一館(京劇藝術展陳館)、一街(護國寺街)的整體佈局,將形成一個京劇展示傳播基地,帶動一個文旅融合示範帶(護國寺街人民劇場—梅蘭芳紀念館—什刹海地區)。」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介紹。
全國小劇場京劇「群英會」展演為期一個月。屆時,國家京劇院《張協狀元》、浙江京昆藝術中心《王者俄狄》、武漢京劇院《一丈青》、中國戲曲學院《紙鳶淚》、江蘇省京劇院《圖蘭朵·心》13場演出將與廣大觀眾見面。
西城區文旅局負責人透露,該區目前正在篩選評定演藝新空間,年底將為首批新空間授牌。重張後的北京人民劇場,以複合型業態打造「京劇」模式,展現新場景、新空間、新魅力,將成為西城文化新地標,助力北京「演藝之都」建設。
(李洋)
深藏于護國寺街、已有近70年歷史的北京人民劇場將於近日重新開放,並開啟為期一個月的全國小劇場京劇「群英會」展演。
外立面以磚紅色為主的人民劇場,始建於1953年,並於1955年1月正式開放。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現代化戲曲表演場所,它自誕生之日起便沐浴在熠熠星光之下。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為之開幕演出,無數京劇名家、戲曲和曲藝名家都曾在此登臺獻藝。
人民劇場的外觀融合了古代與當代審美。比如歇山屋頂上的吻獸和脊獸,其實是多種形態的鴿子,這既呼應了上世紀50年代的世界和平大會,也蘊涵了北京古城的意趣。2003年,因技術改造升級等原因暫停演出功能,只作為數位攝影基地和「中國京劇像音像工程北京拍攝基地」。
2007年底,劇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北京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名錄,2018年被列為中國20世紀第三批建築遺產,2019年又被授予「北京市歷史建築」榮譽。
步入劇場內,只見傳統吉祥紋樣裝飾的舞臺撲面而來。上下落差較大,觀眾席直伸到舞臺前不足3米的位置,可以想見觀演時所獲的震撼。
目前,劇場內有可容納550位觀眾的可收縮座椅,大中小化妝間可同時滿足近50位演員化妝,還有多功能會議室、多功能前廳、京劇藝術展陳館以及京劇主題閱讀空間,滿足演出、拍攝錄製、展覽展陳、藝術培訓、文創展示等複合型需求。
「煥新重張後,通過一院(國家京劇院)、一場(北京人民劇場)、一館(京劇藝術展陳館)、一街(護國寺街)的整體佈局,將形成一個京劇展示傳播基地,帶動一個文旅融合示範帶(護國寺街人民劇場—梅蘭芳紀念館—什刹海地區)。」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介紹。
全國小劇場京劇「群英會」展演為期一個月。屆時,國家京劇院《張協狀元》、浙江京昆藝術中心《王者俄狄》、武漢京劇院《一丈青》、中國戲曲學院《紙鳶淚》、江蘇省京劇院《圖蘭朵·心》13場演出將與廣大觀眾見面。
西城區文旅局負責人透露,該區目前正在篩選評定演藝新空間,年底將為首批新空間授牌。重張後的北京人民劇場,以複合型業態打造「京劇」模式,展現新場景、新空間、新魅力,將成為西城文化新地標,助力北京「演藝之都」建設。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