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館揭西方中元節由來 萬聖節原是從天文節氣演變而來
2023-10-31 點閱數:35,248

【記者許守仁/臺北報導】每年十一月一日是起源於西方的「萬聖節」,在前一晚(十刖三十一日)的「萬聖夜」卻成為全球流行節日,但少為人知的是,其實萬聖節的根源與天文有密切關聯。
根據歷史學家考證,現代萬聖節來自兩千多年前居住在愛爾蘭的凱爾特人(Celts),他們認為這天位在秋分與冬至的中點,也是冬季的開始,在此轉換期間,也就是十月三十一日晚上到十一月一日之間,是亡靈與人世間交流的時刻,因此定為薩溫節(Samhain)又稱為夏末節,並穿上奇裝異服來遊行驅鬼,西元八世紀才由天主教會將其訂為紀念聖人、追思亡者的萬聖節。(見圖)
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四個節氣是地球運行的重要天文分界點,在某些西方傳統裡,四個分至的中點則是與農作漁牧等民生作息有關的跨季日。除了十一月一日,秋分與冬至中點的薩溫節(現代的萬聖節)外,還有冬至與春分的中點:二月二日土撥鼠節,春分與夏至的中點:五月一日五一節,以及夏至與秋分的中點:八月一日羊羔節。不過以現代天文曆法精算,這些日子與真正的分至中點有少許差異,例如十一月一日的萬聖節便與秋分及冬至中點的十一月七日約有六日之差。
古老的凱爾特人還注意到天空中最明亮的星團:金牛座「昴宿星團」會在萬聖夜午夜時分升到最高點,雖然與真正的十一月十七日有些差異,但仍不失為尋找昴宿星團的好方法,在萬聖節前後的午夜,不妨抬頭往天頂方向找找這個遠在四百多光年外,但早在遠古時代便為各民族記載的美麗星團。
(相關天文新知與天象預報請參考臺北天文館「天文知識」網頁。)
根據歷史學家考證,現代萬聖節來自兩千多年前居住在愛爾蘭的凱爾特人(Celts),他們認為這天位在秋分與冬至的中點,也是冬季的開始,在此轉換期間,也就是十月三十一日晚上到十一月一日之間,是亡靈與人世間交流的時刻,因此定為薩溫節(Samhain)又稱為夏末節,並穿上奇裝異服來遊行驅鬼,西元八世紀才由天主教會將其訂為紀念聖人、追思亡者的萬聖節。(見圖)
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四個節氣是地球運行的重要天文分界點,在某些西方傳統裡,四個分至的中點則是與農作漁牧等民生作息有關的跨季日。除了十一月一日,秋分與冬至中點的薩溫節(現代的萬聖節)外,還有冬至與春分的中點:二月二日土撥鼠節,春分與夏至的中點:五月一日五一節,以及夏至與秋分的中點:八月一日羊羔節。不過以現代天文曆法精算,這些日子與真正的分至中點有少許差異,例如十一月一日的萬聖節便與秋分及冬至中點的十一月七日約有六日之差。
古老的凱爾特人還注意到天空中最明亮的星團:金牛座「昴宿星團」會在萬聖夜午夜時分升到最高點,雖然與真正的十一月十七日有些差異,但仍不失為尋找昴宿星團的好方法,在萬聖節前後的午夜,不妨抬頭往天頂方向找找這個遠在四百多光年外,但早在遠古時代便為各民族記載的美麗星團。
(相關天文新知與天象預報請參考臺北天文館「天文知識」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