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國家防災日 竹市實施30小時不間斷震災救災動員演練
2023-09-21 點閱數:22,248

圖:921竹市實施30小時不間斷震災救災動員演練。(記者王萱/攝)
【記者王萱/新竹報導】地震應變,有備無患!市長高虹安表示,地震具無法預測性,面對地震所造成之複合性災害,平時應做好各項整備工作,為驗證地震災害應變能力,新竹市政府於9月20日及21日進行連續30小時震災動員演練,以模擬新城斷層6.9規模廣域型地震災害,從災情掌握、通報、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到大規模廣域集結據點開設,全程採無預警及貼近實際災害情境模式進行演練。
高市長指出,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內政部自107年持續模擬各地區震災災情,採各縣市分區輪序方式辦理大規模震災救災動員演練,今年以模擬新城斷層6.9規模廣域型地震災害情境,由受影響之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於9月20日及21日,在各所屬場域聯合實施「桌上型兵棋推演」及「連續不中斷實兵演練」。此外,為建立制度化救災模式,竹市特種搜救隊預計於明年參與「國家搜救能力分級檢測」(NAP),藉以持續提升守護新竹市災害防救能量並與國際搜救模式接軌。
消防局長李世恭表示,此次演練於竹市災害應變中心、新竹漁港P3車場、消防教育訓練基地、公道五路中油油庫及柴橋路一帶等5個場域實施,動員28個單位500餘人次參與,模擬自9月20日上午時段接獲內政部通知新城斷層6.9規模震災訊息後啟動演練,演練作業及流程依據竹市「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及「地震災害應變標準作業流程」進行,包含啟動陸域及空域災情查通報作業、韌性社區自主應變啟動,以及廣域救災據點開設等37個情境演練,盼藉由災害應變中心與災害現場橫、縱向整合機制,與府內與外部單位救災資源整合,提升大規模震災應變之整備能量。
竹市境內共計新竹斷層及新城斷層2條活動斷層,鑒於大規模震災應變需要,於第一、第二大隊各配置1台前進指揮所運輸車,可於震災發生時第一時間到場開設前進指揮所,展開指揮救災工作,並能與竹市災害應變中心進行遠距會議,利於長時間救災、搜集災害情資、整合跨單位人力及資源。
【記者王萱/新竹報導】地震應變,有備無患!市長高虹安表示,地震具無法預測性,面對地震所造成之複合性災害,平時應做好各項整備工作,為驗證地震災害應變能力,新竹市政府於9月20日及21日進行連續30小時震災動員演練,以模擬新城斷層6.9規模廣域型地震災害,從災情掌握、通報、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到大規模廣域集結據點開設,全程採無預警及貼近實際災害情境模式進行演練。
高市長指出,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內政部自107年持續模擬各地區震災災情,採各縣市分區輪序方式辦理大規模震災救災動員演練,今年以模擬新城斷層6.9規模廣域型地震災害情境,由受影響之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於9月20日及21日,在各所屬場域聯合實施「桌上型兵棋推演」及「連續不中斷實兵演練」。此外,為建立制度化救災模式,竹市特種搜救隊預計於明年參與「國家搜救能力分級檢測」(NAP),藉以持續提升守護新竹市災害防救能量並與國際搜救模式接軌。
消防局長李世恭表示,此次演練於竹市災害應變中心、新竹漁港P3車場、消防教育訓練基地、公道五路中油油庫及柴橋路一帶等5個場域實施,動員28個單位500餘人次參與,模擬自9月20日上午時段接獲內政部通知新城斷層6.9規模震災訊息後啟動演練,演練作業及流程依據竹市「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及「地震災害應變標準作業流程」進行,包含啟動陸域及空域災情查通報作業、韌性社區自主應變啟動,以及廣域救災據點開設等37個情境演練,盼藉由災害應變中心與災害現場橫、縱向整合機制,與府內與外部單位救災資源整合,提升大規模震災應變之整備能量。
竹市境內共計新竹斷層及新城斷層2條活動斷層,鑒於大規模震災應變需要,於第一、第二大隊各配置1台前進指揮所運輸車,可於震災發生時第一時間到場開設前進指揮所,展開指揮救災工作,並能與竹市災害應變中心進行遠距會議,利於長時間救災、搜集災害情資、整合跨單位人力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