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HAKKA最對味 五月節帶你吃懂Q彈的客家粄粽
2023-06-07 點閱數:144,148

圖說:翻炒至香氣四溢的內餡。(南市客家事務委會提供)
【記者黃鐘毅/台南報導】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客家人又稱為「五月節」,除了划龍舟、立蛋及掛香包等傳統習俗之外,讓人最期待的莫過於各種不同風味的粽子,為讓民眾能透過食物,認識背後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台南客委會將於10日在南美館1館舉辦「台南限定-客家人×客家美食×客家故事」活動,帶領大家認識端午專屬客家味「粄粽」,探索客家米食文化。
南市客委會表示,客家族群是個勞動的族群,為了補充體力,耐飽又易於保存的米製食品,成為了農耕時必備的糧食,客家人將這些米製的食品稱為「粄」。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或特定事件場合時,會將在來米、蓬萊米或糯米,先舂米再磨米之後配上各種符合時令盛產的食材,製作成不同風味的粄,以供祭祀或宴客使用。
![]()
圖說:包入內餡後再抹上一層油。(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提供)
作法繁瑣的客家粄粽,首先要將糯米和蓬萊米依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磨成米漿後壓乾。為了讓粄皮有彈性,要先把米糰捏成許多小塊,放入滾沸的水中煮到浮起至熟,稱為「粄母」,再將煮熟的粄母揉進壓乾的米糰中,目的是為了取其黏性。接下來是重頭戲,內餡部分先將客家料理靈魂「紅蔥頭」煸炒至金黃後取出,加入紅蔥頭油、蝦米、豬肉、香菇及蘿蔔乾拌炒至香氣四溢,再加入紅蔥頭、醬油等香料拌炒,放涼備用。
![]()
圖說:將月桂葉洗淨後去骨。(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提供)
準備就緒後,將粄皮壓扁後包入炒好的內餡,在外表抹上一層油,以防蒸熟後沾黏粽葉,最後再包入月桂葉中蒸煮,Q彈不黏葉的粄粽就大功告成。因為粄皮使用糯米與蓬萊米製成的「米漿」,外觀上已看不見米的形狀,相較於容易脹氣的全糯米粽類,不用擔心因消化不良,產生腸胃不適的問題。
【記者黃鐘毅/台南報導】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客家人又稱為「五月節」,除了划龍舟、立蛋及掛香包等傳統習俗之外,讓人最期待的莫過於各種不同風味的粽子,為讓民眾能透過食物,認識背後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台南客委會將於10日在南美館1館舉辦「台南限定-客家人×客家美食×客家故事」活動,帶領大家認識端午專屬客家味「粄粽」,探索客家米食文化。
南市客委會表示,客家族群是個勞動的族群,為了補充體力,耐飽又易於保存的米製食品,成為了農耕時必備的糧食,客家人將這些米製的食品稱為「粄」。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或特定事件場合時,會將在來米、蓬萊米或糯米,先舂米再磨米之後配上各種符合時令盛產的食材,製作成不同風味的粄,以供祭祀或宴客使用。
圖說:包入內餡後再抹上一層油。(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提供)
作法繁瑣的客家粄粽,首先要將糯米和蓬萊米依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磨成米漿後壓乾。為了讓粄皮有彈性,要先把米糰捏成許多小塊,放入滾沸的水中煮到浮起至熟,稱為「粄母」,再將煮熟的粄母揉進壓乾的米糰中,目的是為了取其黏性。接下來是重頭戲,內餡部分先將客家料理靈魂「紅蔥頭」煸炒至金黃後取出,加入紅蔥頭油、蝦米、豬肉、香菇及蘿蔔乾拌炒至香氣四溢,再加入紅蔥頭、醬油等香料拌炒,放涼備用。
圖說:將月桂葉洗淨後去骨。(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提供)
準備就緒後,將粄皮壓扁後包入炒好的內餡,在外表抹上一層油,以防蒸熟後沾黏粽葉,最後再包入月桂葉中蒸煮,Q彈不黏葉的粄粽就大功告成。因為粄皮使用糯米與蓬萊米製成的「米漿」,外觀上已看不見米的形狀,相較於容易脹氣的全糯米粽類,不用擔心因消化不良,產生腸胃不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