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大學守護樹木、人民和記憶 創造三贏生命教育
2023-06-07 點閱數:9,841

圖說: 為保護老樹,屏東大學圍牆退縮最多達七公尺校地新闢5米寬的道路,方便民眾通行。(屏東大學提供)
【記者丁國鎮/屏東報導】在那個交通路網尚未發達的早年,民眾與學生們常常倚賴殺蛇溪防汛道路作為通學和通勤的主要路徑。而在屏東大學民生校區北門附近,一棵優美的雨豆樹矗立其中,已經成為當地居民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圖釘。這棵樹如同守護者般,默默地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歲月流轉。
然而,隨著台灣汽車普及率的提高,雨豆樹逐年生長,其枝葉逐漸妨礙汽車通行,人與樹之間的衝突也日益明顯。每一次的衝突,都在這棵樹的皮膚上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彷彿是在述說著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故事。
在屏東市民代表王芬里的熱切陳情下,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以「屏東事、屏大事」為信念,攜手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展開合作。屏大慷慨地提供校地,讓道路改道穿越校園。同時,屏東縣政府也積極出資進行道路善改善工程。這個合作不僅是為了保護這棵百年老樹,更是為了守護著每一位行經此路的人的安全。這份合作彰顯了一種珍視自然、尊重歷史和共同記憶的價值觀。
這樣的合作更進一步創造了一場溫暖的生命教育課程,屏東大學透過實際行動向學生們傳達著「萬物皆有存在意義」的深刻訊息。如同詩人楊政源在他的作品《雨豆的記憶》中寫道:「我從南美帶來,滿載著萬里的鄉愁,在這片土地上扎根,如同雨點落下的豆子;我從明治時期走過,見證了百年的愛恨,宛如一位寂靜的僧盧,靜靜聆聽著雨滴落下,如同豆子般的雨滴,滋潤著這片土地。」這樣的描述賦予了雨豆樹更深層的人文意義和情感連結,使它成為屏東大學及當地居民共同守護的寶貴資產。
透過護樹、護人、護記憶的努力,屏東大學和屏東縣政府共同開啟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條道路不僅維護了生態平衡和安全,更凝聚了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理念。屏東大學以行動展現著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同時也為學生們上了一堂難以忘懷的「萬物有存在意義」的生命教育課。在這片土地上,屏東大學以護樹之心,樹立了教育的典範,讓每一位學子從這棵雨豆樹身上汲取力量,去關愛、去守護、去記憶。
【記者丁國鎮/屏東報導】在那個交通路網尚未發達的早年,民眾與學生們常常倚賴殺蛇溪防汛道路作為通學和通勤的主要路徑。而在屏東大學民生校區北門附近,一棵優美的雨豆樹矗立其中,已經成為當地居民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圖釘。這棵樹如同守護者般,默默地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歲月流轉。
然而,隨著台灣汽車普及率的提高,雨豆樹逐年生長,其枝葉逐漸妨礙汽車通行,人與樹之間的衝突也日益明顯。每一次的衝突,都在這棵樹的皮膚上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彷彿是在述說著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故事。
在屏東市民代表王芬里的熱切陳情下,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以「屏東事、屏大事」為信念,攜手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展開合作。屏大慷慨地提供校地,讓道路改道穿越校園。同時,屏東縣政府也積極出資進行道路善改善工程。這個合作不僅是為了保護這棵百年老樹,更是為了守護著每一位行經此路的人的安全。這份合作彰顯了一種珍視自然、尊重歷史和共同記憶的價值觀。
這樣的合作更進一步創造了一場溫暖的生命教育課程,屏東大學透過實際行動向學生們傳達著「萬物皆有存在意義」的深刻訊息。如同詩人楊政源在他的作品《雨豆的記憶》中寫道:「我從南美帶來,滿載著萬里的鄉愁,在這片土地上扎根,如同雨點落下的豆子;我從明治時期走過,見證了百年的愛恨,宛如一位寂靜的僧盧,靜靜聆聽著雨滴落下,如同豆子般的雨滴,滋潤著這片土地。」這樣的描述賦予了雨豆樹更深層的人文意義和情感連結,使它成為屏東大學及當地居民共同守護的寶貴資產。
透過護樹、護人、護記憶的努力,屏東大學和屏東縣政府共同開啟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條道路不僅維護了生態平衡和安全,更凝聚了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理念。屏東大學以行動展現著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同時也為學生們上了一堂難以忘懷的「萬物有存在意義」的生命教育課。在這片土地上,屏東大學以護樹之心,樹立了教育的典範,讓每一位學子從這棵雨豆樹身上汲取力量,去關愛、去守護、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