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揆:持續優化偏鄉醫療 照顧偏鄉離島居民健康
2023-03-16 點閱數:36

【記者許守仁/臺北報導】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十六)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生福利部報告「強化偏鄉醫療照護」後,請衛生福利部持續努力,並於今年該計畫執行期滿前,仔細檢討分析,提出下一期精進計畫,以妥善照護偏鄉居民的健康,實現醫療平權。
陳院長表示,臺灣的醫療水準與技術,在世界上數一數二,臺灣全民健保制度向來被國際認為是成功典範,許多國家都為此來臺交流,學習臺灣經驗。儘管如此,臺灣的山地、離島地區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不論是就醫可近性或醫療量能,都遠不及都會地區,偏鄉民眾因就醫不便,必須忍耐病痛及舟車勞頓之苦,令人不捨。
陳院長指出,醫療的關鍵在於醫師,補足偏鄉醫師人力缺口,是根本性提升偏鄉醫療品質的關鍵,政府也推動「偏鄉公費醫師留任獎勵計畫」,除鼓勵服務期滿的公費醫師長留久任外,也希望退休的公職醫師能夠回任,穩定偏鄉地區醫師人力。
陳院長說,該計畫自二0一九年執行迄今,共補助一0三位公費醫師留任、留任率近九成;此外,部屬醫院偏鄉醫師的空缺率,也自二0二0年的百分之十六點五降至「零」。另針對醫療相對不足區,行政院近年來也核定多件醫院新設或擴建計畫,例如:澎湖醫院長照醫療大樓、苗栗醫院急重症大樓、臺大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恆春旅遊醫院新醫療大樓等,並自二0二一年起於原鄉離島地區衛生所,全面擴大推動遠距醫療專科門診,提升偏鄉基層醫療服務與急重症醫療量能。
陳院長強調,公費醫師不僅對偏鄉醫療照顧十分重要,更對全人類健康有所貢獻,例如在澎湖擔任公費醫師的何錫章醫師,在當地展開B型肝炎及C型肝炎的調查,發現病毒量可以決定慢性肝炎病人發生肝癌的風險,而研究論文出刊後,也奠定臺灣B型肝炎及C型肝炎學術研究的地位,並造福全人類的健康。
另外,在馬祖服務的劉增應醫師,與現任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共同進行幽門螺旋桿菌及胃癌相關的防治研究,並在知名國際醫學雜誌The Lancet發表文章,研究如何利用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降低胃癌的風險,成為全世界的臨床指標。
陳院長表示,公費醫師願意投入偏鄉服務,針對當地疾病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提供偏鄉最需要照顧的鄉親協助,更對全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因此我們要感謝並珍惜他們。
最後,陳院長表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反映基層醫師的精神,曾說:「我們沒有做偉大的事情,而是用很大的愛心,做很小的事情」。而照顧偏鄉、扶助弱勢,是政府的責任,我們一定會讓最弱勢的人,得到政府最溫暖的照顧,後續也請衛生福利部持續努力,於「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今年執行期滿前,仔細檢討分析,提出下一期精進計畫,並持續思考如何運用智慧醫療及創新服務應用模式,提升偏鄉地區醫療照護品質,強化在地醫療量能與就醫的可及性,以妥善照護偏鄉居民的健康,實現醫療平權。
![]()
行政院在一0八年核定衛福部辦理「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投入近十億元經費,透過「強化在地緊急醫療處理能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量能、充實在地醫療人力、強化緊急後送機制」等四大面向,搭配醫療資訊化及鬆綁醫療法規等重要工作,全面改善、完善偏鄉醫療照護網絡,希望扭轉過去偏鄉居民就醫不平等的情形。
陳院長表示,臺灣的醫療水準與技術,在世界上數一數二,臺灣全民健保制度向來被國際認為是成功典範,許多國家都為此來臺交流,學習臺灣經驗。儘管如此,臺灣的山地、離島地區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不論是就醫可近性或醫療量能,都遠不及都會地區,偏鄉民眾因就醫不便,必須忍耐病痛及舟車勞頓之苦,令人不捨。
陳院長指出,醫療的關鍵在於醫師,補足偏鄉醫師人力缺口,是根本性提升偏鄉醫療品質的關鍵,政府也推動「偏鄉公費醫師留任獎勵計畫」,除鼓勵服務期滿的公費醫師長留久任外,也希望退休的公職醫師能夠回任,穩定偏鄉地區醫師人力。
陳院長說,該計畫自二0一九年執行迄今,共補助一0三位公費醫師留任、留任率近九成;此外,部屬醫院偏鄉醫師的空缺率,也自二0二0年的百分之十六點五降至「零」。另針對醫療相對不足區,行政院近年來也核定多件醫院新設或擴建計畫,例如:澎湖醫院長照醫療大樓、苗栗醫院急重症大樓、臺大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恆春旅遊醫院新醫療大樓等,並自二0二一年起於原鄉離島地區衛生所,全面擴大推動遠距醫療專科門診,提升偏鄉基層醫療服務與急重症醫療量能。
陳院長強調,公費醫師不僅對偏鄉醫療照顧十分重要,更對全人類健康有所貢獻,例如在澎湖擔任公費醫師的何錫章醫師,在當地展開B型肝炎及C型肝炎的調查,發現病毒量可以決定慢性肝炎病人發生肝癌的風險,而研究論文出刊後,也奠定臺灣B型肝炎及C型肝炎學術研究的地位,並造福全人類的健康。
另外,在馬祖服務的劉增應醫師,與現任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共同進行幽門螺旋桿菌及胃癌相關的防治研究,並在知名國際醫學雜誌The Lancet發表文章,研究如何利用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降低胃癌的風險,成為全世界的臨床指標。
陳院長表示,公費醫師願意投入偏鄉服務,針對當地疾病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提供偏鄉最需要照顧的鄉親協助,更對全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因此我們要感謝並珍惜他們。
最後,陳院長表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反映基層醫師的精神,曾說:「我們沒有做偉大的事情,而是用很大的愛心,做很小的事情」。而照顧偏鄉、扶助弱勢,是政府的責任,我們一定會讓最弱勢的人,得到政府最溫暖的照顧,後續也請衛生福利部持續努力,於「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今年執行期滿前,仔細檢討分析,提出下一期精進計畫,並持續思考如何運用智慧醫療及創新服務應用模式,提升偏鄉地區醫療照護品質,強化在地醫療量能與就醫的可及性,以妥善照護偏鄉居民的健康,實現醫療平權。
行政院在一0八年核定衛福部辦理「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投入近十億元經費,透過「強化在地緊急醫療處理能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量能、充實在地醫療人力、強化緊急後送機制」等四大面向,搭配醫療資訊化及鬆綁醫療法規等重要工作,全面改善、完善偏鄉醫療照護網絡,希望扭轉過去偏鄉居民就醫不平等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