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水又缺電 國政基金會:能源轉型怎麼轉?
2023-03-16 點閱數:98,152

【記者許守仁/臺北報導】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於今(十六)日召開《缺水又缺電。能源轉型,怎麼轉?》記者會,由朱立倫董事長、柯志恩執行長及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共同探討當前台灣在面臨缺水又缺電的窘境,如何在淨零排放下因應能源轉型,並分享其他國家因應措施與政策建議。
國政基金會董事長朱立倫表示,必須審視台灣的能源政策是否關係到缺電的問題,作為一個進步和負責任的國家,有責任制定重要的政策。
朱立倫指出,綠電是台灣受到歐洲國家議會和商會等多方關注的問題之一。然而,台灣到目前為止的綠電的占比只有百分之八點四,遠不及設定的百分 二十目標。
朱立倫也進一步提到台灣的能源自給率問題。台灣目前的能源自給率非常低,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大部分能源都需要透過進口來維持,這讓台灣的能源供應非常脆弱,一旦發生國際政治或經濟變化,就會對台灣的能源供應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危及國家安全。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朱立倫呼籲政府能源轉型要更務實,同時也要積極發展新技術、增加能源效率,減少能源的浪費,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他強調,能源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各國都必須共同努力,透過國際合作來解決能源問題,才能實現能源的永續發展。
![]()
國政基金會執行長柯志恩則指出,全台二十一個主要水庫有十三個水庫有效蓄水量在五成以下,其中有石岡、霧社、白河、曾文四個水庫更低於二成以下;受到缺水而休耕的農田也超過一點九萬公頃,若不好好處理,未來除了缺水缺電,甚至可能發生缺糧的危機。
她表示,經濟部長王美花前兩天說,核二除役後台灣供電不會有問題,因為白天有太陽光電、晚上有抽蓄加上慣常水力補上。台灣有十二個水力發電廠,大部分都集中在中部。但我們剛剛也看到了,南部水情告急,中部的蓄水也逐漸吃緊。台灣的枯水期一年有五個月(十一月到隔年四月),在水情不穩的情況下,要怎麼保證可以靠水力來調度供電需求?
柯志恩指出,從廠商的角度來說,台灣長期已經面臨「五缺」問題,缺水、缺電、缺地、缺人、缺人才。而能源供應不穩還可能讓外商投資台灣卻步,讓台灣經濟陷入惡性循環。去年美國商會對會員調查,就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七點九對台灣電力供應有高度隱憂;今年仍有高達68%會員擔心台灣是否有充足綠色能源供應。
她強調,台灣還要面臨淨零排放與產業發展的挑戰,包含碳費、碳關稅等問題。歐盟預計要開徵碳關稅,高雄市既有的五大製造業:基本金屬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石油煤製、金屬製品製造、電子零件等,將會首波面臨被課徵碳關稅的產業。
![]()
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指出,從再生能源成長率來看,二0二五年要達到再生能源之二十的目標恐怕是困難的。台灣發電能源供給面出現三個問題,首先,核電除役太快,綠電供應成長太慢;其次,區域供電失衡,電網韌性不足;第三,能源安全問題,未能注意多元化與自給率。
林祖嘉認為,能源問題不只是能源(供電問題)而已,同時包括了生活、經濟、產業和環境(碳排放),三個E (energ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而且能源供給和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且永續的問題 我們需要一個全面性的長期能源政策,這是科學問題,不應該用政治的方式來解決。
國政基金會董事長朱立倫表示,必須審視台灣的能源政策是否關係到缺電的問題,作為一個進步和負責任的國家,有責任制定重要的政策。
朱立倫指出,綠電是台灣受到歐洲國家議會和商會等多方關注的問題之一。然而,台灣到目前為止的綠電的占比只有百分之八點四,遠不及設定的百分 二十目標。
朱立倫也進一步提到台灣的能源自給率問題。台灣目前的能源自給率非常低,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大部分能源都需要透過進口來維持,這讓台灣的能源供應非常脆弱,一旦發生國際政治或經濟變化,就會對台灣的能源供應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危及國家安全。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朱立倫呼籲政府能源轉型要更務實,同時也要積極發展新技術、增加能源效率,減少能源的浪費,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他強調,能源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各國都必須共同努力,透過國際合作來解決能源問題,才能實現能源的永續發展。
國政基金會執行長柯志恩則指出,全台二十一個主要水庫有十三個水庫有效蓄水量在五成以下,其中有石岡、霧社、白河、曾文四個水庫更低於二成以下;受到缺水而休耕的農田也超過一點九萬公頃,若不好好處理,未來除了缺水缺電,甚至可能發生缺糧的危機。
她表示,經濟部長王美花前兩天說,核二除役後台灣供電不會有問題,因為白天有太陽光電、晚上有抽蓄加上慣常水力補上。台灣有十二個水力發電廠,大部分都集中在中部。但我們剛剛也看到了,南部水情告急,中部的蓄水也逐漸吃緊。台灣的枯水期一年有五個月(十一月到隔年四月),在水情不穩的情況下,要怎麼保證可以靠水力來調度供電需求?
柯志恩指出,從廠商的角度來說,台灣長期已經面臨「五缺」問題,缺水、缺電、缺地、缺人、缺人才。而能源供應不穩還可能讓外商投資台灣卻步,讓台灣經濟陷入惡性循環。去年美國商會對會員調查,就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七點九對台灣電力供應有高度隱憂;今年仍有高達68%會員擔心台灣是否有充足綠色能源供應。
她強調,台灣還要面臨淨零排放與產業發展的挑戰,包含碳費、碳關稅等問題。歐盟預計要開徵碳關稅,高雄市既有的五大製造業:基本金屬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石油煤製、金屬製品製造、電子零件等,將會首波面臨被課徵碳關稅的產業。
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指出,從再生能源成長率來看,二0二五年要達到再生能源之二十的目標恐怕是困難的。台灣發電能源供給面出現三個問題,首先,核電除役太快,綠電供應成長太慢;其次,區域供電失衡,電網韌性不足;第三,能源安全問題,未能注意多元化與自給率。
林祖嘉認為,能源問題不只是能源(供電問題)而已,同時包括了生活、經濟、產業和環境(碳排放),三個E (energ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而且能源供給和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且永續的問題 我們需要一個全面性的長期能源政策,這是科學問題,不應該用政治的方式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