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年輕化 醫師:自我檢查很重要
2023-02-07 點閱數:128,640

圖說:從電腦斷層發現,病患左邊腋下有腫大的淋巴結,及乳房有2.38公分的腫瘤。(記者王萱/翻攝)
【記者王萱/新竹報導】年約33歲的張小姐,三個月前發現自己左邊乳房有一顆腫塊,尤其在經期前會特別明顯,但因工作繁忙,且腫塊感有時候又若有似無,便不以為意。
但因近期發現腫塊似乎越來越明顯,且有變硬的情形,因此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就醫,做完乳房超音波後,外科醫師告知該腫塊有可能為惡性,建議張小姐進行乳房攝影及進一步的切片檢查。張小姐經切片確診為乳癌,並從電腦斷層發現,左邊腋下有腫大的淋巴結,所幸無其他遠端轉移。
張小姐立即被轉至腫瘤醫學部門診,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後,決定先安排前導性化療及標靶治療,經六次治療後,追蹤超音波發現腫瘤幾乎消失,近期已準備入院接受乳癌切除手術。
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楊明翰醫師表示,乳癌目前是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二名,且在罹病年齡分布中,以45歲到65歲之間的患者為最多。從國內外的報告指出,亞洲女性乳癌發病年齡,平均比歐美女性提早了十年左右,且近年有更年輕化的趨勢。
楊明翰醫師說明,針對乳癌病人的治療主要可分成手術切除、前導性或輔助性全身性治療(包含抗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及免疫治療)、輔助性放射線治療等,並非所有病人都需要接受所有治療,隨著全身性治療藥物進步,目前有部分乳癌病人可於手術前,先接受前導性全身性治療(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盡量讓腫瘤縮小,進而較能順利切除,助於增加執行乳房保留手術及前哨淋巴結切片的機會(取代全乳切除及腋下淋巴廓清),除此之外,也能預測病人腫瘤對全身性治療的療效,進而決定術後輔助治療的強度。
楊明翰醫師提醒,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一期乳癌更高達95%,因此楊明翰醫師提醒,摸到異常乳房腫塊時,擔憂跟恐懼是正常的,不過唯有盡快就醫檢查,才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記者王萱/新竹報導】年約33歲的張小姐,三個月前發現自己左邊乳房有一顆腫塊,尤其在經期前會特別明顯,但因工作繁忙,且腫塊感有時候又若有似無,便不以為意。
但因近期發現腫塊似乎越來越明顯,且有變硬的情形,因此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就醫,做完乳房超音波後,外科醫師告知該腫塊有可能為惡性,建議張小姐進行乳房攝影及進一步的切片檢查。張小姐經切片確診為乳癌,並從電腦斷層發現,左邊腋下有腫大的淋巴結,所幸無其他遠端轉移。
張小姐立即被轉至腫瘤醫學部門診,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後,決定先安排前導性化療及標靶治療,經六次治療後,追蹤超音波發現腫瘤幾乎消失,近期已準備入院接受乳癌切除手術。
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楊明翰醫師表示,乳癌目前是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二名,且在罹病年齡分布中,以45歲到65歲之間的患者為最多。從國內外的報告指出,亞洲女性乳癌發病年齡,平均比歐美女性提早了十年左右,且近年有更年輕化的趨勢。
楊明翰醫師說明,針對乳癌病人的治療主要可分成手術切除、前導性或輔助性全身性治療(包含抗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及免疫治療)、輔助性放射線治療等,並非所有病人都需要接受所有治療,隨著全身性治療藥物進步,目前有部分乳癌病人可於手術前,先接受前導性全身性治療(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盡量讓腫瘤縮小,進而較能順利切除,助於增加執行乳房保留手術及前哨淋巴結切片的機會(取代全乳切除及腋下淋巴廓清),除此之外,也能預測病人腫瘤對全身性治療的療效,進而決定術後輔助治療的強度。
楊明翰醫師提醒,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一期乳癌更高達95%,因此楊明翰醫師提醒,摸到異常乳房腫塊時,擔憂跟恐懼是正常的,不過唯有盡快就醫檢查,才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