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跌價傷農 政府專心拚選舉
2022-12-05 點閱數:7

農民拚濟,政府專心拚選舉,冬季蔬菜產銷調節失靈,蔬菜變輸菜,「菜王」高麗菜不支倒地,菜金變菜土,農民徒呼無奈,無語問蒼天,怎不令人不捨與心酸。(示意圖/行政院農糧署提供)
選舉期間是蔬果產銷自生自滅的產季嗎?農民陷入豐收未能貨暢其流反而帶來傷害,市場買氣疲弱出現「零錢價」,十元銅即可品嚐可口蔬菜。
九合一選舉過後,屏東市歸來地區一處菜園考量採收後已無利潤,乾脆以每顆十元銅板價,開放民眾自行割採,種植農民徒呼無奈。
屏東是農業大縣,農林漁牧總產值佔全國總產值名列前茅,鎮,反應出農民辛勤耕作,以實際行動落實打拚經濟。
選舉期,朝野政治支票滿天飛,連帶口水也噴滿地,政黨依舊吵翻天,政治紛擾無法帶給農民實質益助,弱勢的農未能法獲得關愛的眼神,菜價崩落。
農民在烈日下、風雨無阻的田間耕作,箇中的辛苦非外人能體會,辛苦希望能有合理利潤,然而豐收卻無法享受應有的喜悅,交易市況反而供過於求,價格重挫,農業經營靠天吃飯,情何以堪。
現在農產蔬果交易並非以品質論價,而是視天候是否有災害而定,好品質賣不到好價位,蔬菜供過於求,農民自我調侃種「輸」菜。
冬季是蔬菜最大宗產季,只要未做好調節或預警工作,風調雨順,必定大豐收,適逢今年暖冬影響,加上選舉,政府官員輔導工作慢半拍,供過於求交易,價格崩落必定浮現。
豐收季、產銷失衡,農民種什麼虧什麼,農業如此處境還會有明天嗎?特產蔬菜銷失衡,賤價傷農,應該怪誰?怪農民盲目種植、或是天公作美,這是農民的錯嗎?
冬季只要天候適宜,高麗菜和短期葉菜生長速度加速,市場如果無法適當調節,「消化不良」情事立即浮現,特產變成「特別慘」。
農民官員若深入農家,絕對會發現農民真的是非常努力經營產業,不論是蔬菜或水果,種植的技術確實是一流,值得肯定。
美中不足的是辛苦付出和得到的代價難以成正比,政府未能有效引導農民,適時預言或調節,造成賤價傷農。
多年來農民面對豐收都不會有喜悅之感,反而愁眉不展,因為供過於求,量多價軟,類似情況每年重複發生,農政單位神經線大條,難道叫農民靠天吃飯,怎不叫農村經濟紅燈閃個不停。
每年二期稻作收割後、農民選擇種植冬季裡作蔬菜,奈何計劃生產無法落實,遑論未雨綢繆,預防搶種,農民缺乏風險意識,政府又專心於選舉輸贏,農民只能只求多福了。
(記者/葉進明)
選舉期間是蔬果產銷自生自滅的產季嗎?農民陷入豐收未能貨暢其流反而帶來傷害,市場買氣疲弱出現「零錢價」,十元銅即可品嚐可口蔬菜。
九合一選舉過後,屏東市歸來地區一處菜園考量採收後已無利潤,乾脆以每顆十元銅板價,開放民眾自行割採,種植農民徒呼無奈。
屏東是農業大縣,農林漁牧總產值佔全國總產值名列前茅,鎮,反應出農民辛勤耕作,以實際行動落實打拚經濟。
選舉期,朝野政治支票滿天飛,連帶口水也噴滿地,政黨依舊吵翻天,政治紛擾無法帶給農民實質益助,弱勢的農未能法獲得關愛的眼神,菜價崩落。
農民在烈日下、風雨無阻的田間耕作,箇中的辛苦非外人能體會,辛苦希望能有合理利潤,然而豐收卻無法享受應有的喜悅,交易市況反而供過於求,價格重挫,農業經營靠天吃飯,情何以堪。
現在農產蔬果交易並非以品質論價,而是視天候是否有災害而定,好品質賣不到好價位,蔬菜供過於求,農民自我調侃種「輸」菜。
冬季是蔬菜最大宗產季,只要未做好調節或預警工作,風調雨順,必定大豐收,適逢今年暖冬影響,加上選舉,政府官員輔導工作慢半拍,供過於求交易,價格崩落必定浮現。
豐收季、產銷失衡,農民種什麼虧什麼,農業如此處境還會有明天嗎?特產蔬菜銷失衡,賤價傷農,應該怪誰?怪農民盲目種植、或是天公作美,這是農民的錯嗎?
冬季只要天候適宜,高麗菜和短期葉菜生長速度加速,市場如果無法適當調節,「消化不良」情事立即浮現,特產變成「特別慘」。
農民官員若深入農家,絕對會發現農民真的是非常努力經營產業,不論是蔬菜或水果,種植的技術確實是一流,值得肯定。
美中不足的是辛苦付出和得到的代價難以成正比,政府未能有效引導農民,適時預言或調節,造成賤價傷農。
多年來農民面對豐收都不會有喜悅之感,反而愁眉不展,因為供過於求,量多價軟,類似情況每年重複發生,農政單位神經線大條,難道叫農民靠天吃飯,怎不叫農村經濟紅燈閃個不停。
每年二期稻作收割後、農民選擇種植冬季裡作蔬菜,奈何計劃生產無法落實,遑論未雨綢繆,預防搶種,農民缺乏風險意識,政府又專心於選舉輸贏,農民只能只求多福了。
(記者/葉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