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日學者馬場公彥愛上北京:在這生活舒服便利
2022-11-30 點閱數:100,018

圖說:日本學者馬場公彥。
2019年,61歲的日本岩波書店前總編輯馬場公彥,告別了自己工作35年的日本出版行業,開始了一場對他而言前所未有的全新旅程。
岩波書店是有上百年歷史的日本老牌學術出版機構,享譽日本學界。馬場公彥的下一站是北京的高等學府。他隻身來到大陸,首先在北京大學任教,今年轉至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要為日語系學生講授日語和中日文化比較等課程。三年來,除2020年大部分時間回到日本外,馬場公彥都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得以近距離地觀察大陸的高等教育和社會。
在他看來,生活在北京這座城市非常舒服。北京生活便利、物質豐富,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溢於言表。與他曾經因工作來北京出差時已有了很大進步。
2019年剛開始在北京大學任教時,馬場公彥幾乎沒有高校教學經驗,漢語也不像今天這麼流利,但他仍然比較好地進入了新的角色。「在北大和北外,我不是孤立的,單位給了我很多説明。由於兩所學校都是大陸頂級的學府,學生學習和理解的能力以及熱情也是非常高的。當然,再加上我35年的出版社編輯和50歲以後從事研究工作的積累,都讓我可以很舒服、順利地進行教學。」
即便是在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這樣優秀的大陸高等學府,學生和老師依舊非常努力地學習和工作,這一點讓馬場公彥感受頗深。與此同時,正如北大遵循「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宗旨,北外「相容並蓄、博學篤行」校訓所說的那樣,兩所高校自由開放的學術研究氛圍也給馬場公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並使他從中受益。
「以北大來說,北大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優秀學者。學者們可以在沒有國籍、民族和種族界限的開放條件下開展學術研究、追求真理,非常自由,這是成為頂級學府最關鍵的一個條件。」馬場公彥說。
作為一名學者,馬場公彥在工作閒暇常常沉醉于北京深厚而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中。馬場公彥說,東京作為日本政治中心的時間大概有四百年,而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歷史更為厚重。
他舉例說,房山雲居寺始建于唐代,故宮則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三年來,他花了很多時間遊歷北京,挖掘和瞭解北京的歷史文化,感受到很大樂趣。
馬場公彥表示,大陸是日本國家和日本國民不可或缺的經濟合作夥伴。近十年來,大陸實現了脫貧攻堅的重大成就,對全世界而言都意義非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世界各國的合作聯通,維護了和平穩定,是大陸作為地區大國的重要貢獻。
(白波)
2019年,61歲的日本岩波書店前總編輯馬場公彥,告別了自己工作35年的日本出版行業,開始了一場對他而言前所未有的全新旅程。
岩波書店是有上百年歷史的日本老牌學術出版機構,享譽日本學界。馬場公彥的下一站是北京的高等學府。他隻身來到大陸,首先在北京大學任教,今年轉至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要為日語系學生講授日語和中日文化比較等課程。三年來,除2020年大部分時間回到日本外,馬場公彥都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得以近距離地觀察大陸的高等教育和社會。
在他看來,生活在北京這座城市非常舒服。北京生活便利、物質豐富,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溢於言表。與他曾經因工作來北京出差時已有了很大進步。
2019年剛開始在北京大學任教時,馬場公彥幾乎沒有高校教學經驗,漢語也不像今天這麼流利,但他仍然比較好地進入了新的角色。「在北大和北外,我不是孤立的,單位給了我很多説明。由於兩所學校都是大陸頂級的學府,學生學習和理解的能力以及熱情也是非常高的。當然,再加上我35年的出版社編輯和50歲以後從事研究工作的積累,都讓我可以很舒服、順利地進行教學。」
即便是在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這樣優秀的大陸高等學府,學生和老師依舊非常努力地學習和工作,這一點讓馬場公彥感受頗深。與此同時,正如北大遵循「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宗旨,北外「相容並蓄、博學篤行」校訓所說的那樣,兩所高校自由開放的學術研究氛圍也給馬場公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並使他從中受益。
「以北大來說,北大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優秀學者。學者們可以在沒有國籍、民族和種族界限的開放條件下開展學術研究、追求真理,非常自由,這是成為頂級學府最關鍵的一個條件。」馬場公彥說。
作為一名學者,馬場公彥在工作閒暇常常沉醉于北京深厚而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中。馬場公彥說,東京作為日本政治中心的時間大概有四百年,而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歷史更為厚重。
他舉例說,房山雲居寺始建于唐代,故宮則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三年來,他花了很多時間遊歷北京,挖掘和瞭解北京的歷史文化,感受到很大樂趣。
馬場公彥表示,大陸是日本國家和日本國民不可或缺的經濟合作夥伴。近十年來,大陸實現了脫貧攻堅的重大成就,對全世界而言都意義非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世界各國的合作聯通,維護了和平穩定,是大陸作為地區大國的重要貢獻。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