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皇史宬南院違建拆除 明代木門重見天日
2022-09-22 點閱數:104

圖說: 皇史宬標識牌。
歷時兩年的皇史宬南院違建拆除工作近日結束。據瞭解,全部渣土清運完畢後,皇史宬南院將移交給相關部門,助力中軸線申遺工作。
位於東城區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南院,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滿院子的腳手架,原本私搭亂建的小平房已拆除完畢,院子的全貌一覽無餘。一扇被認為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也在這次拆違中重見天日。
據介紹,皇史宬南院原本有35間違建房屋,違建總面積近600平方米。拆違前,院內南北兩側是倚牆而建的連片彩鋼板房,藍色的彩鋼房頂和古建風貌格格不入。2020年5月,皇史宬南院拆違工作啟動,近日已全部拆除完畢。隨後,南院將移交給相關部門。
「為了保護文物,施工單位全部採取人工方式一點一點拆除,進度較慢,歷時兩年才將違建全部拆除。由於皇史宬位於故宮周邊,渣土運輸車能進入該區域的視窗期很小,預計9月底前運輸完畢。」東華門街道相關負責人王曉晨介紹。
![]()
圖說:一扇被認為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
如今,皇史宬南院原有的風貌又開始顯現。在院子南牆處,工人們拆出了一扇糟朽的古代木門。工作人員介紹,這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大約在民國時期被封住,直到這次拆違才重見天日。「從牆體殘存的瓷磚可以看出,違建拆除前這裡可能是居民的廚房。」
施工現場,工人們還發現了琉璃瓦,以及帶有戳記的牆磚。在工人的指引下,在南院東牆上看到了一塊帶有文字戳記的牆磚,上面「嘉靖十四年春季窯戶孫明造」的戳記清晰可辨。工人們說,在南院,這樣的牆磚有很多。皇史宬南院值房及院落修繕專案負責人鄭歡介紹,為保護文物,避免噪音擾民,工人們大多採用純手工的方式進行作業。
據瞭解,皇史宬又稱表章庫,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位於天安門東邊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占地846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距今已有47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也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唯一一座磚石結構檔案庫房。施工期間,有關部門派出專人定期進行監督,保障不破壞文物的一磚一瓦。
接下來,在地面鋪上方磚後,皇史宬南院將移交相關部門管理修復,屆時皇史宬將作為一座完整的古建呈現在世人面前。
(圖文:王琪鵬、安旭東)
歷時兩年的皇史宬南院違建拆除工作近日結束。據瞭解,全部渣土清運完畢後,皇史宬南院將移交給相關部門,助力中軸線申遺工作。
位於東城區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南院,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滿院子的腳手架,原本私搭亂建的小平房已拆除完畢,院子的全貌一覽無餘。一扇被認為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也在這次拆違中重見天日。
據介紹,皇史宬南院原本有35間違建房屋,違建總面積近600平方米。拆違前,院內南北兩側是倚牆而建的連片彩鋼板房,藍色的彩鋼房頂和古建風貌格格不入。2020年5月,皇史宬南院拆違工作啟動,近日已全部拆除完畢。隨後,南院將移交給相關部門。
「為了保護文物,施工單位全部採取人工方式一點一點拆除,進度較慢,歷時兩年才將違建全部拆除。由於皇史宬位於故宮周邊,渣土運輸車能進入該區域的視窗期很小,預計9月底前運輸完畢。」東華門街道相關負責人王曉晨介紹。
圖說:一扇被認為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
如今,皇史宬南院原有的風貌又開始顯現。在院子南牆處,工人們拆出了一扇糟朽的古代木門。工作人員介紹,這可能是明代皇史宬的門,大約在民國時期被封住,直到這次拆違才重見天日。「從牆體殘存的瓷磚可以看出,違建拆除前這裡可能是居民的廚房。」
施工現場,工人們還發現了琉璃瓦,以及帶有戳記的牆磚。在工人的指引下,在南院東牆上看到了一塊帶有文字戳記的牆磚,上面「嘉靖十四年春季窯戶孫明造」的戳記清晰可辨。工人們說,在南院,這樣的牆磚有很多。皇史宬南院值房及院落修繕專案負責人鄭歡介紹,為保護文物,避免噪音擾民,工人們大多採用純手工的方式進行作業。
據瞭解,皇史宬又稱表章庫,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位於天安門東邊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占地846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距今已有47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也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唯一一座磚石結構檔案庫房。施工期間,有關部門派出專人定期進行監督,保障不破壞文物的一磚一瓦。
接下來,在地面鋪上方磚後,皇史宬南院將移交相關部門管理修復,屆時皇史宬將作為一座完整的古建呈現在世人面前。
(圖文:王琪鵬、安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