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波及多校停課 竹縣轉贈27社福機構7噸蔬菜
2022-05-27

圖說:縣府與縣農會聯手將停課營養午餐有機蔬菜整理後轉贈社福機構。(新竹縣政府提供)
【記者蔡秀琴/竹縣報導】新竹縣受疫情影響,許多學校因突然有師生確診,而必須暫停實體課程,導致有高中訂購的有機蔬菜,以及每日配送到國中、小學的「聰明營養午餐」有機蔬菜,其中一部分一時「無路可去」。縣府農業處與新竹縣農會特將這些一時送不出去的蔬菜轉捐贈縣內27家社福機構,2個月內已送出近7噸蔬菜,讓農民心血不會浪費,還能化為愛心傳遞下去。
近2個月來,疫情又漸趨嚴重,原本一周要供應縣內120所國中、小學約8噸的有機蔬菜,可能會突然接獲通知有部分學校因為師生確診,必須暫停實體課程數天,得減少蔬菜的配送量。有時只有少數幾個班停課,那配送到該校的蔬菜還算好處理,但漸漸地隨著停課班級和學校愈來愈多,有時一天會有上百公斤的蔬菜「無路可去」,著實讓縣農會和農業處傷透腦筋。
由於這些有機蔬菜都是與農民契作而來,無法因為學生停止到校上課就喊卡,如此龐大的數量,短時間內又難以銷售,未免浪費食物和農民心血,2個單位思考後,決定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爭取經費,買下這些無法送到學生肚子裡的蔬菜,捐贈給縣內27家社福機構,讓蔬菜轉而送進機構住民的口中。
縣農會總幹事李筱華說,這些蔬菜還不是說捐就捐,得先趕緊聯繫社福機構,「請他們的採購人員先不要買菜」,再按照各機構的住民人數、冰箱存放容量來分配、調整,接著重新製作標籤、裝袋、裝籃等等,前置作業的步驟相當多,且經常臨時接到通知,同仁們就得加班趕工處理,真的相當辛苦,但看見這些蔬菜能毫不浪費地轉化為愛心傳遞出去,大家都覺得非常值得。
農業處表示,這些契作蔬菜若每次到貨的產量與種類夠多,縣農會也會隨機挑選包裝成有機蔬菜箱或蔬菜袋,送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的新竹縣農會農民直銷站販售,民眾可以多加選購,給予新竹縣在地農民更多支持。
【記者蔡秀琴/竹縣報導】新竹縣受疫情影響,許多學校因突然有師生確診,而必須暫停實體課程,導致有高中訂購的有機蔬菜,以及每日配送到國中、小學的「聰明營養午餐」有機蔬菜,其中一部分一時「無路可去」。縣府農業處與新竹縣農會特將這些一時送不出去的蔬菜轉捐贈縣內27家社福機構,2個月內已送出近7噸蔬菜,讓農民心血不會浪費,還能化為愛心傳遞下去。
近2個月來,疫情又漸趨嚴重,原本一周要供應縣內120所國中、小學約8噸的有機蔬菜,可能會突然接獲通知有部分學校因為師生確診,必須暫停實體課程數天,得減少蔬菜的配送量。有時只有少數幾個班停課,那配送到該校的蔬菜還算好處理,但漸漸地隨著停課班級和學校愈來愈多,有時一天會有上百公斤的蔬菜「無路可去」,著實讓縣農會和農業處傷透腦筋。
由於這些有機蔬菜都是與農民契作而來,無法因為學生停止到校上課就喊卡,如此龐大的數量,短時間內又難以銷售,未免浪費食物和農民心血,2個單位思考後,決定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爭取經費,買下這些無法送到學生肚子裡的蔬菜,捐贈給縣內27家社福機構,讓蔬菜轉而送進機構住民的口中。
縣農會總幹事李筱華說,這些蔬菜還不是說捐就捐,得先趕緊聯繫社福機構,「請他們的採購人員先不要買菜」,再按照各機構的住民人數、冰箱存放容量來分配、調整,接著重新製作標籤、裝袋、裝籃等等,前置作業的步驟相當多,且經常臨時接到通知,同仁們就得加班趕工處理,真的相當辛苦,但看見這些蔬菜能毫不浪費地轉化為愛心傳遞出去,大家都覺得非常值得。
農業處表示,這些契作蔬菜若每次到貨的產量與種類夠多,縣農會也會隨機挑選包裝成有機蔬菜箱或蔬菜袋,送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的新竹縣農會農民直銷站販售,民眾可以多加選購,給予新竹縣在地農民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