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學探究競賽 30件決賽名單揭曉
2022-05-16

【記者劉曉明/高雄報導】二○二二年「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決賽作品揭曉,從全國兩百九十三所學校、兩千一百七十三名參賽選手中選出三十件入圍決賽作品;其中高雄市表現優秀,有九所國中小高中打入決賽,分別有林園高中、鳳新高中共同探究林園溼地公園中「倒立水母」的形成與數量(見圖)、新莊高中研究利用愛河潮汐作用發電等,均入選海洋科學組決賽,這項競賽將於六月十一日在高雄科工館南館進行決賽。
主辦單位表示,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題目為自由發揮,但需以生活議題結合,透過競賽活動,讓參賽者扮演教師的角色,將對科學的迷思,經由自身探究與實驗後,具體以繪畫、報告、短片等方式來表達,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本競賽以科學探究與推廣為出發點,希望鼓勵參賽者能演繹出與科展不同的路,讓更多人效仿學習並練習敘事之技巧。
此次競賽共分六組,分別為國小、國中、高中職、教師、海洋科學與社會組,今年報名隊數再創新高,共有一○八五隊報名、九一九隊繳件、參加學校有二九三所、參賽人數二千一百七十三人,參賽人數最多的縣市分別為高雄市、臺北市、臺南市、新北市與臺中市,海外選手亦有十八隊參加。 今年入圍決賽的三十件作品中,研究的主題更具話題性並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國小組的「自製涼感凝膠」、國中組的「香蕉假莖結構的探究及在生活應用上的創作」、高中職組的「廚房裡的化學-探究簡易防火材質製作」、海洋科學組的「水母透視眼」、「用『愛』發電-鹽差能應用」、教師組的「飛翔的種子」等。
本屆初賽評審長高雄師範大學黃琴扉教授表示,在疫情之下許多同學的作品都能如期完成,精神難能可貴,參賽的影片作品用許多演繹的方式來呈現科學,包含戲劇展示、相聲、縮時攝影等等,作品相當精采豐富,歡迎參賽同學前往官網互相觀摩。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謝文斌表示,競賽核心目的是「培養科學愛好者」及親近科學幸福感,藉由競賽讓同儕間進行團隊合作、問題探討研究,從探究歷程中培養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將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有系統將研究結果記錄在文字、影音中,提升資訊科技運用與媒體溝通表達涵養,最終能夠將探究結果運用在現實生活中。
主辦單位表示,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題目為自由發揮,但需以生活議題結合,透過競賽活動,讓參賽者扮演教師的角色,將對科學的迷思,經由自身探究與實驗後,具體以繪畫、報告、短片等方式來表達,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本競賽以科學探究與推廣為出發點,希望鼓勵參賽者能演繹出與科展不同的路,讓更多人效仿學習並練習敘事之技巧。
此次競賽共分六組,分別為國小、國中、高中職、教師、海洋科學與社會組,今年報名隊數再創新高,共有一○八五隊報名、九一九隊繳件、參加學校有二九三所、參賽人數二千一百七十三人,參賽人數最多的縣市分別為高雄市、臺北市、臺南市、新北市與臺中市,海外選手亦有十八隊參加。 今年入圍決賽的三十件作品中,研究的主題更具話題性並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國小組的「自製涼感凝膠」、國中組的「香蕉假莖結構的探究及在生活應用上的創作」、高中職組的「廚房裡的化學-探究簡易防火材質製作」、海洋科學組的「水母透視眼」、「用『愛』發電-鹽差能應用」、教師組的「飛翔的種子」等。
本屆初賽評審長高雄師範大學黃琴扉教授表示,在疫情之下許多同學的作品都能如期完成,精神難能可貴,參賽的影片作品用許多演繹的方式來呈現科學,包含戲劇展示、相聲、縮時攝影等等,作品相當精采豐富,歡迎參賽同學前往官網互相觀摩。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謝文斌表示,競賽核心目的是「培養科學愛好者」及親近科學幸福感,藉由競賽讓同儕間進行團隊合作、問題探討研究,從探究歷程中培養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將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有系統將研究結果記錄在文字、影音中,提升資訊科技運用與媒體溝通表達涵養,最終能夠將探究結果運用在現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