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受虐恐衍生暴力複製 雲縣首設家庭訪視員
2022-05-16

圖說:雲林縣首設家庭關懷訪視員,今有18人通過三階段關卡完成專業訓練上線服務。
【記者陳仁信/雲林報導】兒童及少年長期身心處在受虐情況下,易常出現焦慮、內疚、恐懼等情緒及缺乏安全感,雲林縣每年獲報類似案件多達上百例;縣府社會處今年首度設置家庭關懷訪視員,今(16) 日有18人通過三階訓練合格,將協助受服務的兒少家庭3個月6次到宅關懷訪視,給予適切居家生活建議與親職經驗。
受虐兒少處在過度緊張的生活狀態,嚴重者會有攻擊或退縮行為,旁人無法協助與即時通報,易導致其長大成年後成為施虐者,複製暴力循環,可能成為社會危險人物。
雲林縣兒少保護醫療端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推動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計畫,藉成立雲嘉嘉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整合在地醫療團隊,辨識兒虐個案驗傷診療,強化醫療網絡合作,資源端今(16)日起有家庭關懷訪視員,深入兒少家庭追蹤生活狀況。
社會處指出,此計畫目前以通報後評估不派案調查的案件類型中,篩選出風險較低的案件類型,結合在地社區村、里長,社區組織、社區防暴宣講師及托育、護理、退休專業、社工或心理背景等機動性專業人員組成家庭關懷訪視員,發揮在地性協助追蹤訪視及關懷服務。
社會處表示,原有32人參加家庭關懷訪視員招募,經過書面審查、教育訓練考試評分及實務見習考評等三階段篩選與訓練,最後選出18人成為家庭關懷訪視員加入保護服務行列,上線協助兒少家庭,提供情緒關懷等相關資訊。
社會處長林文志說,家庭關懷訪視員到宅關懷這些被通報、但尚無保護事件或風險極低的偶發事件兒少,同時視家長及兒少需要,可提供育兒諮詢、正向親子溝通技巧,及連結相關資源等,透過這種社區熱心人士就近關懷方式,除減少被通報家長標籤感,也能讓家庭即時得到實際支持及援助。
【記者陳仁信/雲林報導】兒童及少年長期身心處在受虐情況下,易常出現焦慮、內疚、恐懼等情緒及缺乏安全感,雲林縣每年獲報類似案件多達上百例;縣府社會處今年首度設置家庭關懷訪視員,今(16) 日有18人通過三階訓練合格,將協助受服務的兒少家庭3個月6次到宅關懷訪視,給予適切居家生活建議與親職經驗。
受虐兒少處在過度緊張的生活狀態,嚴重者會有攻擊或退縮行為,旁人無法協助與即時通報,易導致其長大成年後成為施虐者,複製暴力循環,可能成為社會危險人物。
雲林縣兒少保護醫療端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推動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計畫,藉成立雲嘉嘉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整合在地醫療團隊,辨識兒虐個案驗傷診療,強化醫療網絡合作,資源端今(16)日起有家庭關懷訪視員,深入兒少家庭追蹤生活狀況。
社會處指出,此計畫目前以通報後評估不派案調查的案件類型中,篩選出風險較低的案件類型,結合在地社區村、里長,社區組織、社區防暴宣講師及托育、護理、退休專業、社工或心理背景等機動性專業人員組成家庭關懷訪視員,發揮在地性協助追蹤訪視及關懷服務。
社會處表示,原有32人參加家庭關懷訪視員招募,經過書面審查、教育訓練考試評分及實務見習考評等三階段篩選與訓練,最後選出18人成為家庭關懷訪視員加入保護服務行列,上線協助兒少家庭,提供情緒關懷等相關資訊。
社會處長林文志說,家庭關懷訪視員到宅關懷這些被通報、但尚無保護事件或風險極低的偶發事件兒少,同時視家長及兒少需要,可提供育兒諮詢、正向親子溝通技巧,及連結相關資源等,透過這種社區熱心人士就近關懷方式,除減少被通報家長標籤感,也能讓家庭即時得到實際支持及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