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奧運史上首次全綠電
2022-04-02 點閱數:122,282

圖說: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比賽現場。 ( 劉續/攝)
北京冬奧會是歷史上首屆實現100%綠電供應的盛會。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以「全北京亮起來」為主題,近日邀請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冬奧辦主任楊志東、國網北京電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華燈班班長陳春光,分享冬奧會上綠色供電、智慧電網以及北京照明發展的故事。
「這次奧運會在場館供電上與往屆最大的不同在於,3個賽區26個場館全部使用了綠電電力。這是實實在在的真綠電,我們把北京張家口的風力、光伏還有水電源源不斷輸送給場館。」楊志東指出,北京冬殘奧會結束,冬奧會場館將消耗綠電約4億度,相當於減少標煤燃燒12.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
綠電是怎麼從張北傳送到北京的?這就不得不提2020年6月投產運行的張北柔性直流工程。楊志東說,它提供的綠色電能總量達到141億千瓦時,相當於北京市年用電量的十分之一,實踐綠色奧運的理念,也助力北京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數位化、智能化也大大助力此次冬奧會電網保障。楊志東介紹了兩款高科技「裝備」。一個是去年正式投運的冬奧場館電力保障指揮平臺,它既是奧運會歷史上首個電力的視覺化運行平臺,也是大陸電網系統內首個針對重大賽事和活動的供電保障指揮平臺。「相當於指揮大腦,時刻監測著從電網到場館的永久配電設施,發現意外情況會預警。」楊志東說,他們還研發運用了首台氫動力發電車,氫力可轉換為電力,應急時為場館發電,而且沒有噪音也沒有排放,能安排在場館內部,甚至運動員和觀眾身邊。
圖說:冬雪、風車和村莊組成了壩上草原最美的風景。 (馬寧/攝)
除了電,燈、光對於城市絢爛夜景的貢獻必不可少。陳春光表示,1949年10月1日前,北京只有1.4萬盞路燈。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首都電力供應調整,北京增加了對人民生活和農業的供電比重,城市照明逐漸駛入快行道。「北京亮起來」「奧運靚麗」「廣場路燈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從路燈燈型、光源、供電設施及控制方式等方面,對舊有設備進行大規模改造,極大地改變了北京路燈外觀和照明品質。
(任珊)
北京冬奧會是歷史上首屆實現100%綠電供應的盛會。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活動以「全北京亮起來」為主題,近日邀請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冬奧辦主任楊志東、國網北京電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華燈班班長陳春光,分享冬奧會上綠色供電、智慧電網以及北京照明發展的故事。
「這次奧運會在場館供電上與往屆最大的不同在於,3個賽區26個場館全部使用了綠電電力。這是實實在在的真綠電,我們把北京張家口的風力、光伏還有水電源源不斷輸送給場館。」楊志東指出,北京冬殘奧會結束,冬奧會場館將消耗綠電約4億度,相當於減少標煤燃燒12.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
綠電是怎麼從張北傳送到北京的?這就不得不提2020年6月投產運行的張北柔性直流工程。楊志東說,它提供的綠色電能總量達到141億千瓦時,相當於北京市年用電量的十分之一,實踐綠色奧運的理念,也助力北京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數位化、智能化也大大助力此次冬奧會電網保障。楊志東介紹了兩款高科技「裝備」。一個是去年正式投運的冬奧場館電力保障指揮平臺,它既是奧運會歷史上首個電力的視覺化運行平臺,也是大陸電網系統內首個針對重大賽事和活動的供電保障指揮平臺。「相當於指揮大腦,時刻監測著從電網到場館的永久配電設施,發現意外情況會預警。」楊志東說,他們還研發運用了首台氫動力發電車,氫力可轉換為電力,應急時為場館發電,而且沒有噪音也沒有排放,能安排在場館內部,甚至運動員和觀眾身邊。
除了電,燈、光對於城市絢爛夜景的貢獻必不可少。陳春光表示,1949年10月1日前,北京只有1.4萬盞路燈。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首都電力供應調整,北京增加了對人民生活和農業的供電比重,城市照明逐漸駛入快行道。「北京亮起來」「奧運靚麗」「廣場路燈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從路燈燈型、光源、供電設施及控制方式等方面,對舊有設備進行大規模改造,極大地改變了北京路燈外觀和照明品質。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