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道夜祭 10日神秘登場
2019-12-02

馬卡道族群雖然都以馬卡道為名,但在各部落由於地方區域及習俗關係演變出不同的傳說故事,進而延伸發展出各自的文化。
高樹泰山村的加蚋埔、內埔鄉的老埤村、萬巒鄉佳和村的加匏朗等聚落,致力保存並傳承自身文化,維持傳統儀式,並各自於農曆十月、十一月、一月舉行夜祭。按慣例,加蚋埔於農曆十一月十五日舉行夜祭,用以感謝一年來阿姆祖對族人的保佑。(見圖)
為復振屏東縣的馬卡道族文化,加蚋埔聯合夜祭活動於十二月十、十一日兩天登場,今年串聯老埤、加匏朗及加蚋埔三個部落,以締結同盟的儀式,呈現馬卡道族文化的多元性與獨特性。文化處長吳明榮表示,從半島歌謠祭將恆春民謠結合劇場形式,縣府也著手籌畫二○二○年將牡丹社事件轉化成音樂劇,後年製作馬卡道故事音樂劇,期待屏東的族群文化可以透過跨域創作於各地展演。
●可見傳承已久祭儀文化
首次於高樹加蚋埔舉行的聯合夜祭,主要是聯合馬卡道部落擴大辦理,雖是以聯合祭典的方式舉行,但仍可見各部落傳承已久的祭儀文化。在傳統加蚋埔的祭儀之前,將增加老埤、加匏朗的傳唱祭儀歌曲,讓大眾了解馬卡道族群多元的變化。高樹加蚋埔八十六歲的「尪姨」(女祭司)潘菜霞,於記者會上帶領族人傳唱祭儀歌曲,並與加匏朗等三個聚落代表、縣議員何春美及文化處長吳明榮等,一起以檳榔、竹杯、酒等祭儀祭品,象徵馬卡道族群融合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加蚋埔馬卡道文化協會總幹事謝明鈎說,屏東縣政府支持馬卡道文化復振,整合資源辦理聯合夜祭,愈來愈多部落青年願意接手傳承,讓這項文化保存受到重視。並邀請各界一同體驗馬卡道文化復振成果。 【記者丁國鎮/屏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