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選舉掛帥真理難彰顯
2018-10-10

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政府為求勝選,中央各部會紛出手助選,致引發爭議。
黨產會認定中影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將新台幣一百一十八億元資產凍結;若要動用資金,必須向黨產會申請,經同意後,才可動支。
深澳燃煤電廠通過環評後,將來發電空污,影響北台灣九百萬人健康,連帶重挫新北市蘇貞昌的選情,為此,行政院長賴清德拋出「觀塘換深澳」方案,透過七位官派委員,通過觀塘三接的環評,卻引來更多的批判。
由於觀塘有長達二十五公里的藻礁,極為珍貴,五年前,蔡英文還在野,就反對中油開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並親題「藻礁永存」示意。
不料,因選舉考量,不得不棄深澳,擴大觀塘三接規模,搶救藻礁團體痛批蔡總統「騙」很大。
此事逼使賴揆解釋:民進黨的觀塘案,面積只開發二十三公頃,碼頭推到外海,將影響藻礁因素減至最小。
為推動此事,卻讓「環保律師」出身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自動掛冠求去。
一向標榜追求轉型正義的促轉會,因副主委張天欽在內部會議中,自比「東廠」,認為新北侯友宜的選情,不操作很可惜,內容被錄音曝光,匆促下台。
在外界一片撻伐中,促轉會主委黃煌雄堅持不淌渾水,日前也宣布辭職。
黃煌雄從三十幾年前,就在黨外追求民主,他的思路清晰,行事較理性,原本可在促轉會興利除弊,撫平歷史傷痛,促進社會和諧,但他到任前兩個月,從未看到公文,顯然已被架空。
有人認為:黃煌雄的下台,促轉會可能變得更加「東廠化」亦未可知。
中選會是獨立機關,理應獨立運作,但年底大選綁公投,藍綠團體分別提出形形色色公投案,希望趁勢通過,中選會審核藍綠陣營公投案,顯然有差別對待。
為貫徹蔡政府「非核家園」,中選會對「以核養綠公投案」審查,採最嚴格標準把關,引發提案人絕食抗議,中選會卻不理不睬,遭致非議。
台大校長遴選案,為阻擋藍營當選人管中閔上任,不惜犧牲潘文忠、吳茂昆兩位教育部長,至今猶不死心,繼續執行拔管計畫。
最該獨立運作的司法體系,也配合政治運作,將前雲林縣長張榮味、花蓮縣長傅崑萁的陳年舊案,突然宣判定讞,並立刻發監執行,藉以掃除他們在地方的影響力,時機太過巧合,令人不能不心生疑慮。
蔡政府為求年底勝選,各種手段全出,但很多真理無法彰顯,多數國人深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