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爆紅 成網紅打卡地(上)
2022-11-22 點閱數:139,514

圖︰金剛寶座上雕刻的「佛足」印。(閆霞/攝)
作為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目前已有備案博物館20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達18家,每年接待觀眾量超過8000萬,已經形成了全大陸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博物館之城。
隨著各類社交軟件的廣泛使用,一些網民喜歡挖掘和分享新鮮玩法、小眾去處,以尋求不同的旅遊體驗。而一個「小眾”」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快速爆紅,成為這些天的網紅打卡地。
自高樑橋沿著風景秀麗的長河向西,能看到一座白色石拱橋,橋的北頭就是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所在地了。館前的這條河原來叫高梁河,舊時兩岸垂柳依依,風景如畫,廟宇林立,明清以來一直是百姓郊遊踏青的絕佳去處。而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所在地就是明清時期的真覺寺舊址,俗稱五塔寺。
如今的博物館院內古銀杏、古柏、雪松鬱鬱參天。金剛寶座前左右矗立著兩棵銀杏樹,樹幹虯勁,枝繁葉茂。古樹見證了古寺香火鼎盛的時代,以及民國時期被拆毀的命運。它們伴隨這座名塔走過了近600年的滄桑歲月,是真覺寺金剛寶座歷史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古樹、古塔相映成輝,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五塔寺邊雙樹奇,馬行迂道款禪扉。高枝似向雲中出,落葉猶能天半飛。
清代詩人洪亮吉遊覽時曾為兩棵銀杏樹賦詩一首,可見古樹自古以來就頗受遊人青睞。而今也是如此,每年秋天銀杏葉金黃的時候,總能吸引大家扛著」長槍短炮」前來拍攝。十一月初,正是風景最佳之時,最好的拍照點甚至要排隊等候。
(閆霞)
作為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目前已有備案博物館20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達18家,每年接待觀眾量超過8000萬,已經形成了全大陸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博物館之城。
隨著各類社交軟件的廣泛使用,一些網民喜歡挖掘和分享新鮮玩法、小眾去處,以尋求不同的旅遊體驗。而一個「小眾”」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快速爆紅,成為這些天的網紅打卡地。
自高樑橋沿著風景秀麗的長河向西,能看到一座白色石拱橋,橋的北頭就是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所在地了。館前的這條河原來叫高梁河,舊時兩岸垂柳依依,風景如畫,廟宇林立,明清以來一直是百姓郊遊踏青的絕佳去處。而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所在地就是明清時期的真覺寺舊址,俗稱五塔寺。
如今的博物館院內古銀杏、古柏、雪松鬱鬱參天。金剛寶座前左右矗立著兩棵銀杏樹,樹幹虯勁,枝繁葉茂。古樹見證了古寺香火鼎盛的時代,以及民國時期被拆毀的命運。它們伴隨這座名塔走過了近600年的滄桑歲月,是真覺寺金剛寶座歷史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古樹、古塔相映成輝,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五塔寺邊雙樹奇,馬行迂道款禪扉。高枝似向雲中出,落葉猶能天半飛。
清代詩人洪亮吉遊覽時曾為兩棵銀杏樹賦詩一首,可見古樹自古以來就頗受遊人青睞。而今也是如此,每年秋天銀杏葉金黃的時候,總能吸引大家扛著」長槍短炮」前來拍攝。十一月初,正是風景最佳之時,最好的拍照點甚至要排隊等候。
(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