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袁黃改過克己修心 成聖賢修身典範
2022-10-31 點閱數:135,381

圖︰天津寶坻袁黃像。(圖/翻攝照片)
古往今來,聖賢之所以為聖賢,關鍵不在於無過,而在於能改過,能克己修心,能完善自我人格。
明萬曆年間的寶坻知縣,是一位克己修心、改過糾錯的聖賢典範。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浙江嘉善人,是晚明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一生政績卓著,著述頗豐,品格高傑,去世後480多年仍被後世人稱頌。
袁黃之所以成聖賢,就是成就於他的克己修心、完善自我。
閱覽《寶坻政書》的「自治書」,拜讀《了凡四訓》的「改過之法」,探尋袁黃的生平事蹟,就會發現,袁黃為了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他真正做到了「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檢點,自我約束,自我懺悔,自我改過。每天處理公務後,也要反省自身所為,並填寫“功過格”,記錄下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錯了,就懺悔,就堅決改過。
改過,說來容易做來難。能知過,已然需要一番做人的功夫;能改過,更需要一番做人的硬功夫。袁黃就是具備能改過的潛質,才成了為後世敬仰的聖賢人。
那麼,應該向袁黃學習哪些改過的功夫呢?
一是從事上改過,也就是從改變行為著手。比如,以前愛發脾氣,從現在開始,練習遇到事情不發脾氣。這就是從事上改過。這類似於與現代心理治療的行為療法,應該說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這種方法非常困難,因為它只從行動上勉強壓制,沒有除去病根,所以不是根本的辦法。
再一是從理上改過,也就是從改變認知著手。比如,以前愛發脾氣,那現在就想一想:每個人都有缺點,沒有十全十美的,應該互相體諒。如果是對方無理取鬧,跟自己有什麼關係,本來就沒什麼好發怒的。再說,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傑,也沒有怨天尤人的修養學問。生活不能稱心如意,交往不能遊刃有餘,大都是自己德行涵養修得不夠,不能感化對方,應時常自我反省。如果遭人譭謗,應平心靜氣,跳出定式思維的怪圈考慮,這是在磨煉自己成大器,這樣想,歡迎都來不及,哪裡還會發怒?如果一聽到譭謗就發怒,就立馬自我辯護,豈不是作繭自縛,自取其辱?況且,發怒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害身心。這樣,道理想通了,改過就容易了。這類似於現代心理療法中的認知療法,是效果較好的一種改過的方法。
還有就是從心上改過,也就是從修習心念著手。人的過失雖然有千百種,但窮根究底,都是由心念造成的。百病從心生,百過也是從心生。如果我們的心不動念,沒有私慾,怎麼會產生過失呢?所以,不必逐樣檢討各種不同的過錯,只要一心向善,當下保持正念,邪念自然無法污染我們。這就是淨化心念的真諦,這就是從真心本性上下功夫了。好比砍伐毒樹,應該直接斬斷樹根,何必一枝一枝地剪,一葉一葉地摘?因此,最好的改過方法是修心,是當下保持清淨的心念。有了清淨的心念,自然不會在理上癡迷,自然不會在事上妄為。
像袁黃那樣克己修心,改過糾錯,我們都可以走上聖賢之路,都可以走上身心和諧的幸福之路。
(寶坻區了凡研究會供稿)
古往今來,聖賢之所以為聖賢,關鍵不在於無過,而在於能改過,能克己修心,能完善自我人格。
明萬曆年間的寶坻知縣,是一位克己修心、改過糾錯的聖賢典範。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浙江嘉善人,是晚明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一生政績卓著,著述頗豐,品格高傑,去世後480多年仍被後世人稱頌。
袁黃之所以成聖賢,就是成就於他的克己修心、完善自我。
閱覽《寶坻政書》的「自治書」,拜讀《了凡四訓》的「改過之法」,探尋袁黃的生平事蹟,就會發現,袁黃為了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他真正做到了「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檢點,自我約束,自我懺悔,自我改過。每天處理公務後,也要反省自身所為,並填寫“功過格”,記錄下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錯了,就懺悔,就堅決改過。
改過,說來容易做來難。能知過,已然需要一番做人的功夫;能改過,更需要一番做人的硬功夫。袁黃就是具備能改過的潛質,才成了為後世敬仰的聖賢人。
那麼,應該向袁黃學習哪些改過的功夫呢?
一是從事上改過,也就是從改變行為著手。比如,以前愛發脾氣,從現在開始,練習遇到事情不發脾氣。這就是從事上改過。這類似於與現代心理治療的行為療法,應該說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這種方法非常困難,因為它只從行動上勉強壓制,沒有除去病根,所以不是根本的辦法。
再一是從理上改過,也就是從改變認知著手。比如,以前愛發脾氣,那現在就想一想:每個人都有缺點,沒有十全十美的,應該互相體諒。如果是對方無理取鬧,跟自己有什麼關係,本來就沒什麼好發怒的。再說,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豪傑,也沒有怨天尤人的修養學問。生活不能稱心如意,交往不能遊刃有餘,大都是自己德行涵養修得不夠,不能感化對方,應時常自我反省。如果遭人譭謗,應平心靜氣,跳出定式思維的怪圈考慮,這是在磨煉自己成大器,這樣想,歡迎都來不及,哪裡還會發怒?如果一聽到譭謗就發怒,就立馬自我辯護,豈不是作繭自縛,自取其辱?況且,發怒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害身心。這樣,道理想通了,改過就容易了。這類似於現代心理療法中的認知療法,是效果較好的一種改過的方法。
還有就是從心上改過,也就是從修習心念著手。人的過失雖然有千百種,但窮根究底,都是由心念造成的。百病從心生,百過也是從心生。如果我們的心不動念,沒有私慾,怎麼會產生過失呢?所以,不必逐樣檢討各種不同的過錯,只要一心向善,當下保持正念,邪念自然無法污染我們。這就是淨化心念的真諦,這就是從真心本性上下功夫了。好比砍伐毒樹,應該直接斬斷樹根,何必一枝一枝地剪,一葉一葉地摘?因此,最好的改過方法是修心,是當下保持清淨的心念。有了清淨的心念,自然不會在理上癡迷,自然不會在事上妄為。
像袁黃那樣克己修心,改過糾錯,我們都可以走上聖賢之路,都可以走上身心和諧的幸福之路。
(寶坻區了凡研究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