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魚礁 第七貨櫃中心設生態潛堤
2021-04-06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興建第七貨櫃中心,原本規劃拆除十三座已有四十六年歷史的圓形沉箱作業,出現大轉彎,經研商後,決定做為生態潛堤用途,將是全國首創,朝「綠色港灣」邁進,第一座圓形沉箱(編號S七十八)亦已順利浮出水面(見圖)。
第七貨櫃中心計畫,目前各項工程如期推動中,預定明年七月可優先完成第一期營運碼頭及櫃場設施,如期交付長榮海運公司營運使用,S一~S三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工程預定一一二年四月完工。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相關工程中有二港口既有南防波堤十三座圓形沉箱拆除作業,均為六十四年建造完成,迄今逾四十六年,每座高十六米、直徑二十四米、重達五千公噸,突出高雄港水面二、三公尺,做為穩定波浪以利大型貨櫃船能安全進出港用途。
港務公司指出,這十三座圓形沉箱原規劃將鑿除處理,鑿除後之混凝土碎塊、塊石料,均優先再利用於該工程之錨碇沉箱基礎拋石,或減壓室拋石護坡石料。
不過,港務公司、宇泰工程顧問及宏華營造多次研商討論,決定嘗試採行重新挖掘、清理與起浮之工法,將台灣港灣防波堤工程首創圓形沉箱再利用,可節省原需鑿除及處理工程經費約五.二億元,第一座圓形沉箱(編號S七十八)前天順利浮出水面。
港務公司表示,正研究將圓形沉箱拖放於高雄港區內其它靜穩度變化較小適當區位,清除隔艙石料後增加生態孔隙性,做為生態潛堤,有類似人工魚礁效果,豐富港區生態多樣性。【記者蘇武智/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