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自治條例施行週年】 北市勞局調查 七成支持全時型保單
2021-04-03

「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自去年三月二十七日公布施行以來,距今已經屆滿一週年,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長陳信瑜三日表示,即日起將正式啟動法規通盤檢討,修正法規的不足之處,以符合大眾期待。(見圖)
北市勞動局為傾聽外送員的聲音,特別從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開放問卷請外送員填寫,現已完成問卷回收,截至今年三月下旬,共計五百七十份,其中百分之七十一受訪者希望業者為外送員投保全時型保單(目前自治條例也是這樣要求)。
勞動局分析,外送員車禍原因中,有百分之八十二是為了拚經濟所致(趕時間占百分之三十一、想多接單占百分之二十六、不遵守交通規則占百分之二十五),另外百分之十四是他人因素,百分之四是太操勞。
陳信瑜局長指出,有關近一年外界對自治條例的討論,主要著重在擔心外送員拚接單,導致超過自身負荷,精神不濟進而衍生各種事故傷害,因此建議勞動局限制外送員每天的工作時間上限。
陳信瑜局長說,目前自治條例要求業者為外送員投保的商業保險,不可排除外送員在服務期間以外發生事故的理賠,意思就是就算外送員並沒有在進行外送業務,倘若發生事故保險一樣也要理賠,即投保「全時型保單」。
不過,北市勞動局也接獲業者建議,理賠應只鎖定在外送員實際執行外送業務期間,還有合理的交通時間,即僅鎖定「從接單到送餐」的時間,投保「碎片型保險」,以避免道德風險的疑慮。
另外,問卷調查結果中,有百分之七十七的受訪者認為不應增設工時上限,並表示「千萬不要限制時間,只是造成外送員兼更多平台,工時更長而已」。另外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受訪者表示,較希望業者為外送員投保全時型保單(目前自治條例要求)。
有關保險的疑慮,勞動局也收到業者方面反應,業者表示,如果外送員在非外送服務期間,所發生的保險事故也屬於理賠範圍,如此並不符平台外送員實際業務狀態,會導致平台業者需負擔額外保費,增加營運成本。
勞動局也接獲勞動部來文,建議對自治條例當中保險的規定,以及勞動部公告的「食品外送作業安全衛生指引」,兩者不一致的部分進行檢討。【記者許守仁/臺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