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調查:孩童沉溺玩手遊 一週達13小時
2021-03-28

圖說:兒童福利聯盟28日邀藝人座談「疫情時代下台灣兒童幸福」,認為家長應多與孩子實質互動。(中央社)
兒盟調查,十至十二歲孩童平均一週玩手機遊戲十三小時。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認為,孩子滑手機是「長期沒有選擇下的習慣養成」,建議家長陪孩童建立習慣,養成真實、有品質的互動。
˙長時間滑手機 沒選擇的習慣養成
兒童福利聯盟二十八日舉辦「二○二一疫情時代下台灣兒童幸福感調查報告」記者會,針對十至十二歲兒童調查,發現平均一週玩手機遊戲十三小時,十二歲玩的時間幾乎是十歲的二倍;另外,調查顯示每週玩到十八小時以上的孩子最不幸福。
白麗芳表示,絕大部分家長以為,如果讓小朋友自行選擇,應該就是全部的休閒時間都會滑手機,但這個假設不一定是正確的,或者是「長期沒有選擇下的習慣養成」。
白麗芳強調,為了聯繫,現在要小朋友沒有手機太困難,因此家長應陪孩童建立習慣,如吃飯時間一家人都不能用手機,才會有真實、有品質的互動;現在很多「手機保母」,但孩子尤其是學齡前,不應該用手機來安撫,若從小養成每天固定的活動,孩子也會期待。
根據調查,在學校氣氛與同儕互動中,有十一.四%孩童不認為自己與同學相處愉快,甚至有九.九%不認為學校安全;在與家人相處關係中,八.五%孩童感受不到與家長相處的幸福時光,十九%不覺得家長有聽他們的心聲。
休閒生活部分,有三十三%孩童認為休息、休閒時間不足,超過六成六到晚上七時後才有自己的時間,甚至二十四.九% 每天只有一小時自由放空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有四十一%的孩子表示煩惱來源是新冠肺炎疫情,僅次於課業壓力,主要受限於疫情,可以出去玩的地方變少。
與會的藝人艾力克斯認為,疫情是每個家庭的挑戰,但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家人相處的時間變多,就看每個家庭怎麼運用。
兒盟表示,前一次進行幸福感調查是在二○一七年,相較這二次數據,今年較二○一七年分數略為下降,其中以十歲兒童在「我喜歡我自己」這項退步最多。
兒盟建議家長,每天與孩子擁抱三十秒、傾聽陪伴三十分鐘、週三不加班,養成固定相處時間,拉近彼此距離;另外引導孩子多從事運動或戶外活動,而不是只有手機遊戲;在傾聽孩子意見時應適時納入他們的想法,促進溝通。【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