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發威 一週13.8萬人次就醫
2021-03-02
春節連假剛過,國內腹瀉疫情攀升。疾管署監測發現,上週有十三.八萬人次因腹瀉就醫,大多感染諾羅病毒,群聚事件多發生在餐飲旅宿業,單以酒精消毒無法有效殺菌,民眾務必勤洗手。
●腹瀉門急診二週呈上升趨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二日下午召開疫情週報,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根據最新監測,國內上週(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七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十三萬八千四百六十二人次,近二週都呈現上升趨勢。
郭宏偉進一步指出,國內近四週共接獲八十七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八十六%案件有症狀人數為十人(含)以下,檢出病原體陽性案件計五十八起,以諾羅病毒為主占九十七%,且有七十一%發生在餐飲旅宿業。
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由於春節期間民眾會和親友團聚、一起飲食,因此往年春節連假過後,確實都會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的狀況。
他解釋,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感染族群遍及所有年齡層,只要經由吃到被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汙染物品,再碰觸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飛沫,就可能被感染。
林詠青說,通常感染後一至三天就會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一至十天;值得注意的是,諾羅病毒傳染力相當強,腹瀉停止後四十八小時仍可能具有傳染力。
●酒精性乾洗手 無法有效殺菌
林詠青指出,由於諾羅病毒是沒有外套膜的病毒,酒精性乾洗手無法有效殺菌,除了應勤洗手,如有受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也應立即更換,並以二十CC漂白水加一公升清水擦拭被汙染器物表面。
林詠青提醒,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處理食材,儘速就醫及在家休息。
此外,疾管署也指出,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記者高照/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