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老街改造 修舊如舊 東四南北大街 古法還原
2021-02-26

圖:近日,東四北大街路邊的建築物和店面都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還原了古都特色。 和冠欣攝
沿東四北大街一路往南,青磚灰瓦的傳統建築一路相伴,“萬字不到頭”的掛簷板、古老的台明石、梅蘭竹菊的精美磚雕、“黑紅淨”的院門……處處見京韻。近日,崇雍大街中段的東四南、北大街綜合提升主體工程完工,全新亮相。通過沿線建築風貌、全線景觀、道路交通環境等的綜合治理,這條擁有著700年歷史的老街,重現古都風貌。
東四北大街、東四南大街一線,北起北新橋路口,南至乾麵胡同西口,全長2.74公里。從元代開始,這裡就是一個商業中心,商賈雲集、南來北往。去年7月起,大街啟動綜合治理提升。在建築風貌上,延續大街現狀及歷史上“北古南新、多元並存”的風貌結構肌理,通過保護性修建、恢復性修繕,還原“京韻風采、大市風貌”。
●吳裕泰茶莊 變路人拍照背景牆
東四北大街44號的吳裕泰茶莊,是吳裕泰的總店。作為一個擁有著134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歷史上的多次裝修讓其風貌漸失。吳裕泰品牌負責人高然表示,設計團隊參照店面的歷史老照片拿出方案,一次次徵求意見。改造後,重現了大氣莊重的老味道。青色老磚築就的牆面、棕色實木的樑柱、頂天立地的銅板、梅蘭竹菊的磚雕、造型雅致的大紅燈籠……如今的吳裕泰已經成了路人拍照的“背景牆”。
在修繕中,整條大街共使用了86萬塊“老磚”、18.2萬塊舊瓦,一個個老物料、老工藝還原了這條街做到了修舊如舊,古法還原。
●造文化八景 串聯大街各有千秋
東四南、北大街歷經元、明、清至今多個歷史時期,文化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東城區通過挖掘歷史,沿街塑造了“北新典故”“九曲尋幽”“府邸舊事”“合院朝夕”“商鋪集錦”“大市天際”“燈市駢集”“十步芳草”的文化八景。
位於東四北大街43號的北新橋自行車信託商店,就是北京僅存的最後一家信託商行。為了留住這個珍貴的歷史記憶,“北新典故”的文化景觀就設置在這裡。地面上,細心雕刻的紋飾、文字展示著信託文化、商行文化的演進;裝飾一新的門前花池中,形態各異的樹木剛剛種下,現代、抽象的自行車雕塑,帶領人們追憶那些難忘歲月。
在九道灣社區的微型口袋花園中,人們可探訪“九曲尋幽”。沿著腳下的標識步行,九道灣東巷、西巷、南巷、北巷、中巷和新太倉胡同、板橋胡同、石雀胡同、八寶坑胡同等鋪陳出的外巷內巷彎曲通達、交錯連接,可領略老北京胡同的曲直寬窄、形態各異。
文化八景各有千秋,串聯起整條大街。漫步其中,老北京歷史商街的文化內涵讓人撫今憶昔、思緒萬千。
●還路於民 步行便捷
重煥新生的不只大街風貌、文化記憶,還有舒適性、便利性。通過拆除違建、還路於民,行人健步悅騎更為方便。
通過對電線桿、變電箱等城市傢俱“多桿合一”“多箱並集”,整條大街兩側可視的各類桿體從660根削減至268根,箱體從707台削隱至24台;部分路段通過道路大修、拓寬人行步道、將沿街商戶占道臺階退入室內等,讓人們暢快行走;北新橋路口、東四十二條、魏家胡同、錢糧胡同4處老式公交月臺被改建變為“港灣式”公交站,為慢行、公交騰挪空間。
風貌變美了、步行便捷了、文化氛圍濃厚了、生活更方便了……這條700多年歷史的商街還在孕育著更美好的未來。
(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