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樹下】提高罷免門檻避免惡性循環
2021-01-29

很多人把罷免投票同意票數視為政黨支持率,這是錯誤估計方式,同意罷免票不盡然支持發動罷免的政黨,切割式投票空間仍然存在,只是比率較小而已。
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投票率四成,九十四萬同意票,這九十四萬同意罷免韓國瑜的人,高雄市長選舉時,絕大部份沒有投票給韓國瑜,多數綠營支持者選民,邏輯上講得過去,因為,投票給韓國瑜的選民罷免案不會出來投票,就算是出席投票,大部份都投反對票。
有人認為,同意罷免韓國瑜的九十四萬票就是民進黨的基本盤,死忠兼換貼支持者,這種論述某種程度合理,可是,如果這九十四萬選民都是民進黨支持者所投,二○一八年高雄市長選舉,陳其邁得票數為什麼只有七十四萬票,比同意罷免韓國瑜票數少了二十萬張選票?
合理解釋是罷免案投票,除了綠軍選民之外,還有高雄市長選舉投票給韓國瑜的中間選民,罷免案投下同意票,為什麼市長選舉投給韓國瑜,罷免投票投下同意票?這個問題錯綜複雜,最大因素應該是反對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不久,競選總統吧?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被藍軍罷免,王浩宇競選桃園市議員一萬六千票當選,罷免投票八萬四千多票越過最 低門檻,罷免票數幾乎是市議員選舉得票數五倍之多,這就是選罷法制定問題,需不需要重新修正,立法院看著辦。
基本上,罷免案投票不等於是政黨支持率,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但是,同意票數大部份來自於政黨支持者是可以確立的。
罷免王浩宇投票率兩成八七,國民黨支持者不僅兩成八七這個數據,換言之,公職人員選舉投票給國民黨的選民,一部份罷免案沒有出來投票,出席投票的人大部份都是國民黨的支持者,這方面也是可以確定。
選舉罷免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也是民主國家常態,不管是報復性罷免,或是政治因素罷免,都是象徵人民意志,從去年罷韓到罷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過程來看,由於罷免門檻過低,形成政黨鬥爭工具,修改罷免法,提高罷免門檻,避免惡性循環。(張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