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春耕夏織 頤和園耕織圖景區還原歷史
2021-01-15

圖:頤和園耕織圖園區。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升級改造,頤和園「耕織圖景區」終於完工,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也重新亮相。
「耕織圖景區」位於公園西北部,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去年開始進行優化工程,將兩處職工用房騰出,改造後展廳從五處增設到七處。
頤和園文物管理科主任隗麗佳指出,重新佈置的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在水操學堂內重新開放,經過升級改造,展覽面積也增加了。
完工後的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通過一張張歷史照片、繪畫和檔案,講述「耕織圖景區」的變遷,介紹水操學堂的興衰,展現了以耕織為代表的傳統農桑文化。
另外,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二○二○年重要民生實事專案-十處市屬公園精品展覽及高品質文化空間,例如:北海公園畫舫齋、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茶社及天壇公園回音壁商店,都在去年十二月陸續開放。(文:任珊 圖:吳鏑)
圖:《雍正耕織圖》摹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耕織圖】
《耕織圖》原為南宋紹興年間,官員樓璹以詩配畫的方式介紹耕織技術的著作。
後世有多種摹本,明代萬曆刊本《便民圖纂》收載《耕織圖》三十一幅,更名「農務女紅圖」並將五言詩改為吳語竹枝詞。清朝康熙年間焦秉貞重繪了耕織圖。《雍正耕織圖》則是大陸國家一級文物。
清朝乾隆帝把清漪園(頤和園)的一處富有田園風光的景色也命名為「耕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