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伏流水再生水 水情供應穩
2021-01-12
全台水情吃緊,高市府水利局十二日表示,因應氣候變遷造成非汛期嚴重枯水,未來缺水風險大增,過去僅依靠水庫、攔河堰調蓄豐枯降雨水源供應模式已不符需求,高雄已開發伏流水每日可達七十萬噸,再加上鳳山、臨海、北高雄再生水廠全期每日超過十二.五萬噸的再生水,將可穩定供應高雄地區產業與民生用水,使高雄成為水資源穩定供應的城市。
水利局指出,時序進入枯旱季,全台水庫大部分蓄水量偏低且水情不佳,部分縣市已開始夜間減壓供水,部分縣市則為減量供水,目前高雄水情為穩定供應狀態。
水利局說,高雄地區無大型水庫,所需公共用水每日一百五十萬噸,約六十%來自高屏溪川流水,尚有餘裕北送二十萬噸支援台南,自去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今年一月十日累計北送水量一千八百三十六萬噸,但枯水期間常因河川流量不足面臨缺水風險。有鑑於此,經濟部水利署和自來水公司自一○四年起積極開發地下伏流水,目前高屏溪沿岸已完成溪埔、大泉等七處伏流水工程,最大供水可達到每日七十萬噸,發揮備援功能達到穩定供水的效果。
為使污水能再利用,市府已於一○八年完成鳳山溪再生水廠,每日可供應四.五萬噸再生水供臨海工業區使用,現正辦理臨海污水廠與再生水廠,第一期工程於今年底完工可再產製三.三萬噸再生水供應臨海工業區,未來可配合臨海工業區周邊產業發展水源需求,再擴充至每日六萬噸再生水產量。【記者蘇武智/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