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貴族重現天日 山西匿族遺址考古出土
2020-12-18

圖說:十分珍貴的青銅器「匿方鼎」陳列在展櫃中。
一個「藏匿」了數千年的晚商貴族—「匿」族攜170餘件出土文物,與中國大陸國家博物館館藏部分西吳壁遺址出土文物一起,近日揭開《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面紗。這也是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公開展出。
進入展廳,三件青銅器陳列在展櫃中,其中最靠門口的一件是子匿方鼎。雖時隔數千年,但器物保存完整,表面飾夔鳳紋、獸面紋和雷紋。商周時期的青銅方鼎,數量遠遠少於圓鼎,地位更為尊貴。此方鼎內壁一側鑄有「子匿」銘文,應為族徽或人名。
*歷史從未曾記載過匿族
匿族,如名字一樣低調。雖然殷周金文集成中錄有匿器,如匿斝、匿乙尊、匿爵、匿鐃等,但是匿族不見於任何歷史記載,甲骨卜辭也無跡可尋。直到2017年山西省聞喜縣酒務頭遺址考古發掘啟動,「藏匿」了數千年的「匿」族重現天日。
*出土青銅器標識身分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鄭媛解釋,這處遺址位於商王朝統治區域的西部邊陲,擁有豐富的鹽、銅資源,墓地主人所代表的族群在拱衛都城、調運資源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晚商時期河東地區諸多地方勢力中的翹楚。這裏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骨器等珍貴文物多達數百件,其中五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在墓葬形制、埋葬習俗、器物組合和紋飾風格等方面都體現出與商文化演進過程的同一性,出土青銅器上的「匿」字族徽銘文則為探尋墓地主人的古國蹤跡和人文淵源提供了重要的身分標識。此遺址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展廳裏,精美的文物重塑著一個個晚商貴族生活的片段。在「邊陲禮樂」單元,各式各樣的青銅器聚攏在一塊展出。出土的鼓、鈴、鐃等,說明當時的樂器種類較前代更加豐富,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在祭祀和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兵戎重地」單元,青銅的鉞、斧、戈、鏃等悉數展出。
*墓地出土數量多武器
專家介紹,酒務頭墓地附近有運城鹽池和中條山銅礦帶。歷史上,鹽池出產的食鹽對於各王朝的政治、經濟、生活顯然形成莫大的影響力。匿氏家族可能是商王派駐在此地的高等級人群,確保與殷都暢通的聯繫,保護並運輸資源供給商王朝。因此作為拱衛王畿地區的一道防線,這裏勢必是兵家必爭之處,這也能解釋墓地出土了數量眾多武器的原因。
劉冕/文 安旭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