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復甦快 A股市值漲至337兆
2020-12-01
大陸經濟率先自疫情後復甦,製造業回溫、內需帶動經濟成長,吸引國際熱錢湧入中國市場,大陸股市市值在世界第二的位置持續增加,目前比第三的日本東京交易所總市值高出七十一%。
中國證券時報報導,目前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四千一百○一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人民幣七十八兆元(約新台幣三百三十七兆元),擁有一.七五億個投資帳戶。中國A股上市公司二○一九年實現營業總收入五十.四七兆元,營業收入總額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的一半。
報導說,與二○○○年底相比,滬深兩市成長了十六倍,近二十年年均增速十五%,至二○一四年底,滬深交易所的市值首次躍升至全球第二位。
當前滬深交易所總市值近八十億元,約佔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的十一%,比排名第三的日本東京交易所總市值高出七十一%。
含香港,今年共有一百二十四家大陸公司上榜「財星」世界五百強,公司數量首次超越美國。一百二十四家上榜企業中,在A股上市或部分上市的公司超過七十家,占比近六十%。
大陸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創造的稅收占整個企業稅收的三十%,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四十%。
不過,雖然大陸A股公司淨利保持穩定成長,但盈利能力與美股龍頭公司相比仍存差距。過去十年,美股標普五百指數整體毛利率都維持在三十%以上,二○一九年達到三十五.三三%,但二○一九年滬深三百指數整體毛利率僅為一十九.○四%,相當於標普五百指數的一半。
報導說,標普五百指數的高盈利能力與其科技企業領頭有關,如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二○一九年淨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五十五%和四十二%,而大陸A股領頭公司主要仍是金融股,拉低了指數的整體盈利能力。
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建立出其「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包含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等。【中央社一日電】